白石崖|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二 )


经过三年的发掘 , 目前确定了遗迹的大致范围 , 了解了墓葬的结构与规模 , 墓葬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 。地上为墓园建筑 , 平面呈方形 , 由茔墙、祭祀建筑 , 以及封土和回廊组成 。地下部分由墓道、照墙、甬道、墓门、墓圹、墓室组成 。墓道内发现长条形殉马坑 , 殉葬6匹4至6岁的公马 。墓圹填土中发现殉人和殉牲坑 , 坑内出土了牛、羊、羚羊、岩羊、牦牛等动物骨骼 。墓室为木石结构 , 由一个主墓、四个侧室组成 , 主室设有东西向红砂岩棺床 , 并放置棺椁 , 主室内发现两个个体的人骨 。
白石崖|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墓室结构
白石崖|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主墓室结构
白石崖|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殉牲
墓内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纺织品等各类文物1000余件 。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的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 , 发掘者根据已有证据推测 , 墓主人可能为当地部落的最高首领 。
白石崖|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葬品
白石崖|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葬品
该墓反映了唐(吐蕃)时期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文化因素的交融 , 如墓葬采用当地常见的积石结构 , 但墓葬中的壁画、木构材料以及随葬的漆木器等则可能是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 。另外 , 遗物中发现的宝石、绿松石制品以及日月纹、双狮形象的随葬品等则明显是吸收了西亚地区的文化因素 。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据悉 , 发掘团队视野开阔 , 在对该墓发掘的基础上 , 还对周边区域进行了系统调查 , 为大遗址保护提供翔实的依据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关注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领域 。很多项目都还将持续多年进行多学科合作的研究 , 力求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 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 , 并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图片由发掘团队提供)
执笔:林鹿
审核:施劲松
【白石崖|青藏高原东北部考古新发现 力证古今人类演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