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掬水月在手:诗歌学习,与生命感受深刻连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掬水月在手》近日很受关注 , 这部电影记录了96岁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的人生 。叶嘉莹1924年生于诗书世家 , 三四岁背诵古诗 , 六岁习读《论语》 , 一生都在研究、传播中国古典诗词 , 足迹遍及海内外上百所大学 。叶嘉莹晚年独居生活简素 , 却屡次捐出自己的退休金和毕生积蓄达数千万元 , 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和学术活动基金 , 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 。叶嘉莹的学问和人品都令人景仰 , 她关于诗歌学习的方法也值得研究 。
比如 , 叶嘉莹特别强调孩子对诗词的吟诵 。“写诗的时候 , 字从音出 , 字从韵出 , 文字是跟着声音出来的 , 所以要吟诵得很熟 。”叶嘉莹先生选编过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 , 而讲诵版更辅以叶先生亲自读诵、讲解并吟诵的录音 。
叶先生回忆说 , 自己还不认字的时候就跟着大人背诗 , 因为家里的人都读诗 , 男人是大声诵读 , 而女人是低声的吟哦 。正式拿着《唐诗三百首》当课文读书时 , 伯母也不讲解 , 就让她从第一首开始背 。叶先生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有道理的:“小孩子记忆力强 , 即使他不能理解内容 , 只要先背下来 , 等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 , 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 , 如同智慧库 , 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叶先生凭她的艺术直觉认为“声音是诗歌生命的一部分” , 而脑科学研究也证明了一个人能在后来的生活体验中调动早年记忆的内容 。
【记忆|掬水月在手:诗歌学习,与生命感受深刻连接】神经科学普及读物《是我把你蠢哭了吗》有一章谈记忆 。记忆可以简单分成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 短期记忆最多维持一分钟左右 , 但是长期记忆有可能相伴终生 。短期记忆虽然维持时间不长 , 但是很重要 , 因为要负责对实时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 , 也就是说要负责处理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情 , 因此神经科学家会把短期记忆再加一点额外的处理称为“工作记忆” 。而长期记忆是丰富的数据 , 辅助我们思考 。虽然真正能够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 但是短期记忆的容量非常小 。科学家研究认为 , 短期记忆的平均容量一次最多记4样东西 。而长期记忆的容量却大得惊人 , 科学家还没有办法确切知道到底有多大 , 因为没有人能活着把它全部装满 。
如何把短期记忆的信息变成长期记忆?有很多办法 。比如说背诵 。我们以往总是认为反复诵读是一种死记硬背 , 其实从科学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 。长期记忆是基于神经元之间的新的连接 , 而重复需要记忆东西能够刺激突触的形成——突触正是建立连接的基础 。所谓不断重复地背诵 , 实际上就是通过复述信息的方式 , 让短期记忆有足够长时间活跃 , 刺激突触的形成 , 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 , 把短期记忆的信息编码为长期记忆 。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还有一个差别 , 就是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不同的偏好 。比如说短期记忆很多是听觉型的 , 处理特定声音的信息 。叶嘉莹还不认识字的时候 , 听到大人念诗 , 记住了一句诗、一个作家的名字 , 这就属于听觉信息 。听觉信息不需要刻意记忆 , 无意识间就可能记下来了 , 但是事后再回想 , 光靠声音信息就不够了 。长期记忆需要视觉和对语义的理解 , 即依赖字词的意思而不是字词的读音 。这也就是老师常说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
科学研究发现 , 我们的每一段记忆几乎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 ,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自己记忆力不好?其实并不是你没有记住 , 而是你无法提取记忆 。你的大脑存了信息 , 但是你不知道怎么找出来 。什么样的记忆容易提取?醒目的、有意义的、强烈的 , 比如带有强烈情绪的记忆 , 就很容易回忆起来 , 随之回忆起来的还有当时的情绪、感受、想法 , 所有这些都会在大脑里和你的特定记忆之间产生关联 。所谓的学习巩固的过程 , 就是为你的记忆附加重大的意义 , 添加更多的连接 , 让大脑更容易提取 , 而如果没有连接的孤零零的记忆就无法得到巩固 , 也难以提取 。
推荐阅读
- 音乐|92岁的老人患痴呆症记忆有缺失 却仍记得弹钢琴
- 京剧|难忘的记忆,“样板戏”为什么至今仍然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 记忆|世界记忆锦标赛石家庄城市赛开赛
- 个人账户|@菏泽参保人 “医码”在手,全省通用 异地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开通!
- 马英强|河北蔚县:画笔留住古建记忆
- 华勤|崇达技术:在手机HDI客户导入方面,公司已通过华勤的认证
- 宠物养成|怀念经典, 那个叼扑克牌的女神, 仍旧是一代观众的永恒记忆
- 清初记忆|《燕云台》为何耶律贤要娶萧燕燕?一见钟情,还是他的私心太重
- 含钙量|家里有娃要注意,此菜多给孩子做,含钙量高,增强记忆
- 乡土人生|80后记忆里的农村人杀猪,都有哪些有趣的事?看看你见过几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