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扶贫 老手艺老字号焕发新时尚( 二 )
赤水竹编是贵州省非遗项目 , 是“上海大学传统工艺工作站”(2017年非遗司设)的重点帮扶项目 。赤水竹编选用两年左右的慈竹 , 通过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蔑、拉丝等20多道工序 , 一厘米宽的竹片被分成20根竹丝 , 经过编织制作成各种竹编工艺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藏族银饰鞋
在工作站的推进下 , 上海与贵州的非遗项目跨界合作 , 推出“竹报平安”哈氏点心礼盒篮 , 竹编为糕点增添一份古朴韵味 。礼盒篮的生产制作由赤水非遗传承人牵头 , 组织当地传统工艺从业人群 , 特别是贫困户人群参与 , 全部采用古法竹编技艺手工制作完成 。目前已顺利完成两批订单 , 经过三个月的生产训练 , 在产能方面已有大幅提升 。
老字号+非遗 英雄钢笔更显英雄本色
2020年 , “上海大学驻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2016年非遗司设)不断推进相关培训及研发项目 , 经过第三次果洛考察 , PACC与英雄钢笔合作推出了格萨尔“英雄史诗”限量钢笔套装设计 , 推进非遗与老字号的跨界合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格萨尔“英雄史诗”限量钢笔
格萨尔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格萨尔文化之乡” , 而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英雄钢笔”是上海老字号企业 。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团队策划将两个“英雄”进行融合 , 通过非遗跨界合作 , 完成了一个新的“史诗”作品——格萨尔“英雄史诗”限量钢笔套装 , 帮助果洛地区进行文化传播推广 。
其中格萨尔王的绘制由班玛马尾钉线绣唐卡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土登伟色完成 , 藏文书写由德昂洒智藏文书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桑格达杰完成 。加上格萨尔英雄史诗 , 三项非遗技艺的共同加持 , 让英雄钢笔更显英雄本色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凤凰牌自行车藤编篮
格萨尔“英雄史诗”限量钢笔套装 , 让格萨尔走进现代生活 , 英雄钢笔因此拥有了更高的文化收藏价值 , 英雄的内涵镌刻上这个时代的印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格桑花箱包
在这些故事的背后 , 有一个不能不提的人物 , 她是PACC的运营总监 , 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章莉莉教授 , 她是这些成果的灵魂人物 , 为此 , 她曾获2018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8光明日报和光明网颁发的“非遗年度人物提名”称号、2019“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活力非遗致敬人物称号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格桑花腰带
【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扶贫 老手艺老字号焕发新时尚】传承人、设计师与品牌的联手 , 让我们看到了不断拓宽的传承创新道路 。老手艺与老品牌的相加 , 老字号与非遗的相遇 , 非遗与非遗的互通 , 是相互的加持 , 让他们在新时代被激活 , 焕发出新时尚 。上海美术学院的实践 , 从扶贫出发 , 以非遗活化构建了多元的设计介入手法与实施落点;从非遗保护出发 , 让扶贫之路可以更坚实 , 因为有文化加持、有时代响应 。以非遗扶贫 , 上海美术学院走出了人才培养的一条触及心灵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
推荐阅读
- 普洱|扶贫干部本色出演《宾弄赛嗨》 明后两天,云南大剧院舞起扶贫新模式
- 香菇|卧龙区潦河坡镇:香菇产业扶贫基地挖出"第一桶金"
- 扶贫户|特色种植助脱贫
- 扶贫|月亮山脱贫影像志——上阵“母子兵” 勠力战贫困
- 扶贫车间,就业|四川美姑:彝家新寨增收有后劲
- 扶贫|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名单
- 扶贫|大山中闪亮的星(决胜2020)
- 扶贫|巴中市巴州区长滩河村:“坝坝宴”进村史馆见证发展
- 雷探长观察室|印专家语出惊人:“中国扶贫威胁到了印度国防”,比打仗还好使
- 扶贫|用生命兑现庄严承诺(时代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