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成健康险领域“网红” “惠民保”如何走得更远?
40余城竞相落地 成健康险领域“网红”
“惠民保”如何走得更远?
采访人员 潘福达
“惠民保”近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 自9月以来 , 山西省、福建省、安徽省、北京市等地陆续上线这类产品 , “惠民保”成为健康险领域最火热的“网红” 。
采访人员近日采访多名业内人士获悉 , “惠民保”作为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定位值得肯定 , 但并非适合所有消费者 , 个人投保前应充分了解保障和理赔内容 。 同时保险公司也应注重风险管控 , 让“惠民保”项目更好地持续运营 。
啥特色?
保费不足百元且门槛低
所谓“惠民保” , 是指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政府主导、商保承办、自愿参保、多渠道筹资”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 2015年6月1日推出的深圳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是我国第一款“惠民保”产品 。
近年来 , 40多个城市先后落地“惠民保”类项目 , 近两个月更是有10多个城市密集推出相关产品 。 纵观已上线的各类“惠民保”产品 , 保费集中在百元以下:福建首个省级普惠型补充医疗险“八闽保”保费为69元 , “吉湘保-邵阳惠民保”和广州“惠民保”只有49元 。 与其相比 , 市面上热销的百万医疗险保额高达400万元至600万元 , 是“惠民保”保额的两三倍 , 但保费往往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
各城市的“惠民保”产品健康告知相当宽松 , 从保障内容上看 , 理赔范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由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十几种重大疾病的特药部分 。
但要注意的是 , 根据多款产品的《投保须知》 , 虽然用户可带病投保 , 但条款中会有关于既往症的约定 , 如果投保前患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 那么相关的治疗费用是不能报销的 , 如罹患其他疾病可报销 。
买不买?
买保险得选适合自己的
随着中央对医疗保障制度的强调 , “惠民保”等健康险已成为保险企业“跑马圈地”的新领域 。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的关系一直是市场热议的焦点 , 业界有观点认为“惠民保”抢了其他健康险的蛋糕 。
据了解 , 虽然“惠民保”可以满足在医保基础上进行“二次报销” , 还能报销部分医保外的特药 , 但保险从业人员提示 , “惠民保”由于具有普惠性质 , 保障程度相对门槛更高的百万医疗险而言仍稍显不足 , 例如免赔额比较高 , 部分高端仪器、靶向药、进口药等无法报销 。
多家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同样提示 , “惠民保”代替不了百万医疗险 , 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配置更全面的保险产品 , 不能因为“惠民保”价格低就“闭眼买” , 应充分了解投保和理赔各类事项 。
一位曾参与“惠民保”产品设计的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 市面上商业保险产品覆盖人群存在局限性 , 对于患病不能通过健康告知的人群、年纪超过60岁不符合投保要求的人群、想买商业保险却无太多预算的人群来说 , “惠民保”产品是很好的选择 。
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 惠民保险与百万医疗保险两者间并不存在着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关系 , 而是为满足不同人群保障需求推出的两种产品 , 同是医疗保险供给侧改革的代表性产物 , 都是在消费者的保障需求下诞生 , 同样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走多远?
险企赔付压力成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我国已经有40多个城市相继落地“惠民保” , 覆盖人数超1600万人 。 但“惠民保”价格低廉、不限年龄的特点 , 为保险产品后期成本控制带来了挑战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保险公司在惠民保险上普遍坚持“保本微利”原则 , 甚至愿意承担“平本微亏”的风险 。
“项目基本是不赚钱的 , 哪怕亏损了也得做下去 。 ”一家参与“惠民保”项目的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坦言 , 相比赚钱 , 保险公司更加看重吸引流量做二次转化销售 , 参与政府主导或指导的项目也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信任程度 。
推荐阅读
- 北京日报|市值暴涨 新能源车企究竟有多少真金、多少泡沫?
- 北京日报客户端|向证监会实名举报,爱康国宾怒怼国信证券分析师
- 北京日报客户端|博世热力:中国将成壁挂炉增速最快市场
- 北京日报|购物族迎来“不眠夜” “双11”催热全球供应链
- 开放|关键领域突破超预期 “十四五”对外开放再上台阶
- 龙猫|业内专家在苏热议双循环格式下的服务商业: 把新兴领域打造成新的增长点
- 合肥|智能汽车业务“降温”,欧菲光高额定增聚焦光学领域
- 北京日报|一盒化妆品包5层一餐外卖装10个袋 商品过度包装让人心疼
- 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市场监管总局就相关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农业行业观察|案例|壹号土鸡如何炼成?复制成功,且在擅长领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