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中国863计划是失败的( 二 )
李凯表示 , 如果科研成果无法与实践相结合 , 为各行各业创造出价值 , 那这些理论成果就像是空头支票 , 一文不值 。
同时 , “863计划”使得国内科研界形成了一股不良的风气 。 现如今的国内各大院校评比自身科研成绩的标准就只是科研经费 , 科研经费的多少就代表了这个学校的科研技术水平 。
李凯就曾经遇到一个大学校长夸夸其谈学校有多少科研经费 , 而当李凯问起学校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时 , 对方却哑口无言 。
在李凯看来 , 真正成功的科研工作应该是用最少的科研资金创造出最大的科研成果 , 学校之间的科研攀比更是应该以科研成果为标准而不是以科研经费为标准 。
二、“863计划”何谈失败?
而“863计划”真的就是失败的吗 , 笔者不敢苟同 。 在笔者看来 , 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都要立足国家的发展基础 。
在1986年 , 我们的国家科研技术行业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 当时的中国科研界处于一个要理论没理论 , 要人才没人才的窘迫状态 。 国家制定的“863计划”没有注重实践 , 而是注重理论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 这是符合当时国家国情的 。
而正如李凯所说 , “863计划”没有为中国的各行各业创造商业价值 , 但是笔者认为 , 有了人才基础和理论基础 , 接下来才是将理论付诸实践 , 为国家创造应有的价值 。 16年“863计划”计划的终止 , 也预示着我国的科研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科研实践阶段 。
三、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 , 李凯的这一番话虽然有失偏颇 , 但是也点醒了很多沉浸在科研进步喜悦中的国人 , 让无数科研技术人员开始思考科研创新的真正意义所在 。
“863计划”在国内科研界所形成的不良风气却是不能忽视的 , 科研基金竟然成为了各大院校进行攀比的工具 , 这反映出了这些大学忘却了科研技术发展的初衷 , 可谓是中国科研界的耻辱 。
在这样的风气的影响下 , 我们看到 , 国内沽名钓誉的所谓科学家越来越多 , 拿着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科研基金 , 却根本做不出科研成果 , 众多科研资金的流向耐人寻味 。 面对名利和安逸 , 很多国内科学家都沉沦了 。
我国科研难道就真的只能进行理论研究吗?答案是否定的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以邓稼先、钱学森为首的伟大科学家在国内理论知识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成功促使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 这是世界科研历史上的奇迹 , 更是令一代又一代国人自豪的壮举 。
《我和我的祖国》中 , 张译饰演的伟大科学家更是让无数中国人潸然泪下 , 感动不已 , 内忧外患之际 , 正是无数这样的科学家用生命堆砌起民族科技崛起之路 。
“863计划”理应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 , 无数后代科学家也应该以中国首批伟大科学家为榜样 , 为国家科研事业奉献终生 。 相信在“863计划”创立之初 , 很多老一辈科学家对“863计划”是怀揣着巨大的期望的 。
殊不知 , 时代的进步却刮来了安逸名利之风 , 这股不良风气在中国科学界也盛行起来 , 无数科学家沉沦 , 再没有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吃苦耐劳精神 , 这样的风气是中国科研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
不可否认的是 , 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尚还存在着科研技术方面的差距 , 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科研人才踢除“绊脚石” , 支撑起我国的科研强国之路 。
推荐阅读
- 向美国靠拢?瑞典绕开华为部署5G!华为已2次起诉
- 支付宝遇到“麻烦”了?又一支付巨头崛起,还有美国给它“撑腰”
- 英国正式表态!倪光南的“提醒”很到位,美国的芯片垄断要梦碎?
- 美媒:美国拉小弟搞开放网络规范摆脱华为 但更多中国公司加入竞争搅黄美方计划
- 特斯拉频频自动加速、突然失控?美国监管机构调查结果:证据不足
- 想自学Python来开发爬虫,需要按照哪几个阶段制定学习计划
- 日本工程师:潘多拉魔盒被美国打开,中国办芯片大学只为打破禁令
- 美国特斯拉下调Model Y售价,标续版上线约27万元
- 爱奇艺奇遇VR发布CV头手6DoF交互技术“追光”并启动哥伦布计划
- 员工|美国科技大公司中罕见成立工会,谷歌:会直接和员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