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中国最后一起驾机叛逃事件:驾驶歼-6叛逃苏联

1990年8月25日 , 苏联塔斯社紧急播发了一条简短新闻消息:当年中午12点45分 , 一架中国军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克涅维契军用机场降落 , 飞行员说要寻求政治避难 。
这个消息让中苏两国都震惊了 。
宝玉|中国最后一起驾机叛逃事件:驾驶歼-6叛逃苏联
文章图片

今日之符拉迪沃斯托克
中国空军相关部门立即启动紧急调查 , 以及后续如何处理这起驾机叛逃事件的方案 。 据调查这名叛逃的飞行员名叫王宝玉 , 他驾驶的是一架歼-6飞机 。
王宝玉 , 山东青岛人 , 出生于1962年12月 。 1980年通过招飞行员入伍 , 从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某师航空兵团一大队 , 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
王宝玉这个人平时话不多 , 性格比较"闷" , 他平时没事就爱捧着书看 , 偶尔说几句话特别有哲理 , 于是被战友们认为他是很有"思想"的人 。
王宝玉这个人也有毛病 , 比较容易钻牛角尖 , 疑心病很重 , 因此和战友们的关系不是很亲密 。 其他战友有什么事也不愿意和他交心 , 怕他"多想" 。 曾经有些战友和王宝玉开玩笑 , 结果他很不高兴 , 认为对方太浅薄 , 搞得对方很尴尬 。
但王宝玉的业务能力确实很强 , 他头脑聪明又好学 , 在飞行方面进步很快 , 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 。 渐渐他从心底萌生出一种优越感 。
后来王宝玉发现 , 他这么有能力的人却没受到重用 , 而跟他同批分配的飞行员业务能力平平 , 很多都走上领导岗位了 。 王宝玉越想越生气 , 心理越来越不平衡 。
加之部队对王宝玉妻子的工作安排也使他很不满 。 1988年王宝玉结婚后办理了家属随军手续 , 部队将他妻子安排在师部驻地工作 。 王宝玉对这个安排并不满意 , 因为是夫妻两地分居 。
于是王宝玉找到已成为副师长的老团长 , 要求调他到师部驻地 , 这样可以夫妻团聚 。 老团长觉得王宝玉要求太多 , 不服从组织安排 , 便狠狠批判了他 。
工作调动没能实现 , 王宝玉的妻子多次跟他吵架便以此说事 , 说他没能耐、窝囊 。
此后不久 , 师里提拔了一批飞行中队长和大队长 , 王宝玉信心满满 , 轮也该轮到他了 , 结果他再次无缘提升 。 王宝玉的愤恨由此达到了顶点 。
宝玉|中国最后一起驾机叛逃事件:驾驶歼-6叛逃苏联
文章图片

1989年2月 , 团政治处因王宝玉不能正确对待家属工作安置以及他的升迁问题 , 造成与领导关系紧张等原因 , 将其列为思想工作重点人 。
除了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以外 , 部队还尽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上给王宝玉以更多的帮助和照顾 。 王宝玉妻子回青岛老家生孩子 , 部队特批准他两个月时间回青岛陪护 。
在青岛两个月期间 , 王宝玉接触到境外电台 , 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 为他后来驾机叛逃埋下了种子 。
回到部队后王宝玉一直进行着驾机叛逃的准备工作 , 他利用训练和演习的机会 , 仔细研究周边国家机场的数据、航线、气象等方面的资料 , 并将相关数据熟记在心 。
1990年8月25日这天 , 王宝玉终于找到机会 , 借飞行训练之机实施驾机叛逃 。 这时 , 他已下定决心先将飞机开到苏联 , 再申请政治避难去美国 。 因为至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自由化 , 王宝玉将苏联看作是西方国家了 。
登机前 , 他把自己的手表交给了与他交接飞机的飞行员 。 这位飞行员是王宝玉 , 两人平时关系还不错 , 他临走时给老同学留个礼物 。 这位飞行员感到很奇怪 , 王宝玉说戴手表碍事 , 让他暂时保管 。
王宝玉登上歼-6起飞 , 正常出航 , 到达预先设定的空域后 , 他的飞机突然转航脱离编队 , 超低空向苏联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飞去 。
宝玉|中国最后一起驾机叛逃事件:驾驶歼-6叛逃苏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