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V|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原来


洞见V|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原来
文章图片
作者:洞见Uki
这世间任何一种感情 , 都需要双向流动 。
生活中 , 如何与自己不熟悉的人打好交道?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 , 主动帮助别人 , 拉近彼此的距离;
又或者是待人友善 , 展现自己的亲和感 。
但是事实上 , 最好的方法并非如此 。
心理学上有一个“富兰克林效应” , 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
富兰克林在当选州议会秘书后 , 想争取另一名国会议员的支持 。
可是这名议员是出了名的铁石心肠 , 且向来对富兰克林没什么好感 。
富兰克林打听到议员家里有一本珍藏的稀世图书 , 于是便写信向他借书 。
结果没过几天 , 书就寄了过来 。
过了一段时间 , 富兰克林把书寄回 , 并附上便条 , 郑重表达了感谢 。
从那以后 , 这名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转变了 。
不仅在见面时主动和他打招呼 , 还表示愿意为他提供帮助 , 两人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
富兰克林把这段经历归结为:
“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 , 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 ”
换句话说 , 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 , 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
有人说:“这是一种反向获取人脉的方法 。 ”
因为我们在麻烦别人的过程中 , 能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需要” , 实现自我价值 。
通过给予别人成就感 , 来赢得好感 , 也是“富兰克林效应”中最顶级的情商 。
洞见V|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原来
文章图片
01
懂得麻烦别人 , 反而更受欢迎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 遭遇困境的时候 , 喜欢自己默默扛过去 。
因为不给别人添麻烦 , 是从小到大听过最多的教诲 。
然而 , 凡事只依靠自己 , 相当于在无形之中 , 拒绝了所有人的靠近 。
久而久之 , 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很狭窄 , 自己也会活得很累 。
作者@庄不满曾经讲过自己的一段留学经历 。
他刚到国外的时候 , 人生地不熟 , 英语口语也不太好 , 跟班上的同学始终融不到一起 , 日子过得很是郁闷 。
导师建议他 , 尽量多去跟当地的学生沟通交流 , 请他们帮忙纠正口语问题 。
这样不仅能较快地突破语言障碍 , 还能走进他们的圈子 , 交到朋友 。
可那时的他有些玻璃心 , 害怕别人拒绝他的请求 。
有时候班里的同学主动接近他 , 他都表现得支支吾吾 , 甚至避开他们 。
就这样形单影只了一学期 ,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
如果不尽快突破语言瓶颈 , 融入班级环境 , 出国留学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
第二学期一开始 , 他就主动找到班上的几位同学 , 简单寒暄过后 , 表达了自己想请他们帮忙提升口语的诉求 。
没想到 , 那几位同学很爽快地答应了 。
一个学期下来 , 他的英语口语进步很大 , 已经可以流畅地与当地人进行日常的沟通 。
因为这次“主动麻烦”的契机 , 他走进了当地学生的社交圈子 , 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
大家开始邀请他参加聚餐 , 约他一起去近郊游玩 。
毕业回国前夕 , 班上的几个同学请他吃了顿饭 。
席间 , 同学对他说:“我们特别喜欢你 , 你的心态很开放 , 愿意主动跟我们交往 , 我们很舍不得离开你 。 ”
庄不满说:“这段经历让我发现 , 懂得麻烦别人的人 , 反而更受欢迎 。 ”
我们总以为 , 麻烦别人只会给他们带来困扰 。
可是正如武志红所说的:“不麻烦彼此 , 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 ”
人与人之间 , 原本就像是两条平行的直线 。
一次简单的求助 , 或许就是交集的开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