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广播电视台|35岁的武汉动物园即将改造,向全市征集“回忆游”故事


采访人员:罗晖 通讯员:陈立云
武汉动物园纪委书记、副主任汪建春 , 明年就要退休了 。 他和许多老员工一样 , 在武汉动物园诞生之初就一路跟随 , 也把全部职业生涯交付于此 。 眼下 , 有着35年历史的武汉动物园正在举办“时光机”展览 。 三十五载 , 岁月如歌 , 武汉半城童趣 , 藏在动物园里 。 人类和野生小伙伴在这里相识相处 , 它留住过几代人的童年时光 , 见证过中外城市的友好交流 , 藏下过城市的变迁脉络……
今年内 , 武汉动物园将公布开园以来最大规模改造计划 , 用3年时间 , 打造七大动物展区 , 跻身全国一流动物园行列 。 怎样才算“全国一流”?汪建春等武汉动物园的老中青饲养员们 , 各怀各的期待 , 但谈到的最核心标准 , 还是能不能创造更适合动物们生存的环境 。
武汉广播电视台|35岁的武汉动物园即将改造,向全市征集“回忆游”故事
本文插图

把大象装进动物园
建武汉动物园曾是武汉市“六五”计划十件大事之一
汉阳墨水湖畔 , 沿动物园路行至60号 , 武汉动物园坐落于此 。 2005年改造的大门显露出年代感 , 早上8点30分 , 已陆续有推着儿童车的游客入园 , 驾轻就熟 。 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 , 近16万人次游览了动物园 , 武汉人都说 , 没去过动物园的童年 , 是不完整的 。

汪建春的办公室里 , 裱了一幅武汉动物园地图 , 他指着图上的湖、桥、路、门 , 将往事从回忆里一一翻捡出来 , “不知不觉几十年” 。
在武汉动物园建设之前 , 武汉中山公园动物园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到多个城市巡演 , 那个时期的各种动物园 , 规模小、经营理念落后 , 动物们多养在狭小封闭的笼舍里 。
武汉动物园的筹建 , 历经1975年至1984年的十年时间 , 包括武汉市园林技工学校开办动物班 , 专门为筹建动物园培养人才 。 1981年 , 汪建春等28人从武汉市园林技工学校第一届动物班毕业后 , 进入武汉动物园的前身云梦泽游乐园工作 , 他调侃 , 在没有“铲屎官”这个说法的年代 , 他们在事实上成为了武汉第一批经过专业教育后上岗的动物“铲屎官” 。
“在此之前 , 武汉基本没有动物饲养方面的专业培训 , 连师资都没有 。 ” 汪建春回忆 , “武汉市园林技工学校之前是搞植物的 , 为了办动物班 , 先选派了部分老师去当时已有动物班的上海市园林技工学校学习 , 老师们学会了再回来教学生 , 而我们第一届动物班的班主任 , 是东北林业大学动物系毕业的 。 ”

刚到动物园时 , 汪建春在鹿苑饲养食草动物 。 每天一早起来 , 饲养员们都在园中空地里打草 , 陆上打完了去水里打 , 每人要打足200斤草 , 食草动物们的口粮全靠饲养员自己去打 。
而今 , 单武汉动物园犀牛馆的一公一母两头犀牛 , 一天就需要消耗350斤青草 , 外加一些精料、颗粒料 。 饲养员邓克成说 , 已经不再需要自己去打草 , 有专门配送青草、干草等饲料的供应公司 。
武汉动物园建设 , 在1982年2月被列入武汉市“六五”计划 , 并定为其中十件大事之一 。 不再是过去狭小的笼舍 , 武汉动物园的定位是规模化、半自然式的动物园 。 为此 , 1984年10月 , 中共武汉市委、市政府动员武汉空军部队指战员12500多人次和全市园林系统的职工 ,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军民共建武汉动物园“百日大会战” , 分别建成前区与中区的路、堤、大门、停车场、环湖路等8项工程 , 中山公园的动物们也在其后全部移交于此 。
1985年2月20日恰逢农历大年初一 , 武汉动物园和重建后的黄鹤楼 , 同天正式对外开放 。
河马、大象等大型动物的到来 , 是武汉动物园规模化的一个标志 。

1985年4月 , 四头亚洲象从云南远道而来 。 怎么把大象装进动物园?当然不是笑话里讲的——打开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门就行 。 当时担任“食草队队长”的汪建春清楚地记得 , 为了让大象登上云南开来武汉的火车 , 武汉动物园专程去铁道部请命 , 武汉市委老领导王杰亲自出马协调大象来汉相关事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