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龙芯总设计师:国产芯片彻底不被卡脖子 还需要两个五年

谈到国产芯片如何摆脱被卡脖子的状态 , 胡伟武说:"在实力悬殊的时候 , 我们应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 "
|作者:尹洁周盛楠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的CPU》 , 讲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发"龙芯1号"的过程 。
这是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 , 胡伟武当时是研制组组长 。
这篇写于2001年8月的文章 , 最近又开始在国内网络上流传 。 在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华为围追堵截 , 甚至下发芯片"断供令"的当下 , 大众回忆和追溯着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临的每一个艰难时刻、每一次自力更生、每一段奋斗历程 , 并期待所有埋头苦干的人能为今天的困境开辟新的道路和希望 。
这也是胡伟武20多年来致力的事业 , 让他从一名博士毕业生成长为国内芯片行业的代表性人物 , 在时不我待的岁月中青丝变白发 。
美国|龙芯总设计师:国产芯片彻底不被卡脖子 还需要两个五年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10日 , 胡伟武在北京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本刊采访人员 陈昊/摄)
"中国人要有自己的CPU"
1996年 , 胡伟武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 , 成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称计算所)的助理研究员 。
4年后 , 已晋升为副研究员的他回到自己的本科母校中国科技大学招生 。
在曾经做过课题的实验室里 , 胡伟武看到了10年前自己和同学用手工焊接的芯片电路 。
"我原来做的机器还静静地躺在那里 。 面对与当年一样凌乱的实验室和满桌触手可及的芯片、电容、电阻、电烙铁 , 我有一种重操旧业的冲动 , 因为10年前那些没日没夜地与逻辑门、触发器、译码器、选择器玩命的日子有一种深深的诱惑 , 至今我还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好多当时用过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引脚定义 。 "胡伟武在《我们的CPU》中这样写道 。
激情澎湃的胡伟武给自己的师兄、计算所系统结构室主任唐志敏打了一个电话 , 他当时正在进行计算所一个CPU设计项目的筹备工作 , "我开玩笑说 , 一两年之内不把通用操作系统启动起来 , 提头来见" 。
2001年 , 胡伟武正式出任龙芯CPU首席科学家 。 在计算所前辈们的指引下 , 他带领几十名年轻骨干日夜奋战 。 那段时间 , 他形容自己"比周扒皮还狠" , 课题组的成员们也很玩命 。 有好几次 , 胡伟武在早上六七点钟打开实验室的门 , 发现有些人手摸着鼠标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
"当时就是满腔热情 , 觉得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 , 一定要有自己的CPU 。 "胡伟武对《环球人物》采访人员说 。
有一次 , 成员们在深夜等待计算机的运行结果时聊到了生死 。 "大家都有一种观点 , 我们现在落后这么多 , 别人不比我们笨 , 如果大家都每周5天、每天8小时上班 , 恐怕很难赶上人家 , 唯有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拼命 , 甚至得累死一批人才能赶上 。 唯有这样 , 我们才能不受欺负 , 我们的子孙才有希望重新做到'犯我大汉者 , 虽远必诛之' 。 "
2002年9月28日 , 中国第一枚通用CPU"龙芯1号"成功发布 , 终结了中国人只能用外国人的CPU造计算机的历史 。
美国|龙芯总设计师:国产芯片彻底不被卡脖子 还需要两个五年
文章图片

·国产芯片"龙芯3号" 。
在技术领域之外 , 胡伟武还有一个爱好--钻研毛泽东著作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龙芯课题组""用毛泽东思想搞龙芯研发" 。
在他担任董事长的龙芯中科公司大楼里 , 长长的走廊两侧 , 墙壁上高挂着毛泽东语录 , 每一条都印在一块牌子上 , 配以火红的底色 , 一眼望去就像两排士兵在站岗 。
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大楼共有五层 , 每一层的走廊都是这样布置的 , 而且"每一条语录都是胡老师选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