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伤疤是军人特殊的勋章
北京联盟_原题是:伤疤是军人特殊的勋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甘岭战役|伤疤是军人特殊的勋章】、
曾志宙的《革命伤残军人证》
人物介绍:曾志宙 , 湖南省邵东市人 , 1926年出生 , 1949年加入革命队伍 , 1951年入党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先后参加了汉江战役、西海岸战役、小石洞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等 , 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 在上甘岭战役中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
“入伍后作战次数:11次;受伤次数:7次;伤残等级:二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证》泛黄的页面上详细记录着曾志宙入朝作战的受伤情况 , 简单的几个数字 , 读起来心情格外沉重 。
因伤情严重 , 曾志宙曾接受外科手术14次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时常出现阵发性昏迷等症状表现 , 双耳听力也已丧失 。然而 , 不论什么时候 , 曾志宙都衣着板正 , 谈起那些难忘的战事 , 他的目光中依然透着军人特有的凛然和自豪 。
讲起入朝第一战——熙川之战 , 曾志宙言语忽然变得激昂起来 。熙川是江界通往安州、平壤的必经之地 , 也是向北进攻的西线“联合国军”进退必经的交通要道 , 在这次战斗中 , 曾志宙所在的38军任务是奔袭熙川 , 掩护后续部队靠上集结 , 从而歼灭南朝鲜第8师 。
“一天晚上 , 夜黑如墨 , 我和战友们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弯腰前行 , 当冲锋号响起 , 大家像尖刀般向敌人刺去 。”说到这里 , 曾志宙撩起上衣 , 指着自己身上的疤痕继续讲述道 , 当时敌人的一枚弹片击中了他的左下腹 , 肠子都被炸出来 , 随即便陷入昏迷状态 , 是战友冒着炮火把他移送至医疗队 。后来 , 在手术治疗中 , 曾志宙小肠、大肠、直肠共进行了5处切断缝合 。
“战争是残酷的 , 我的好多战友就牺牲在我的眼前 ,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和岛是敌人在西海岸的一个重要据点 , 敌人在岛上训练反动武装 , 进行破坏活动 。为了拔掉这颗“钉子” , 1951年11月 , 曾志宙和战友冒着炮火在大和岛强行抢滩登陆 。回忆当时的场景 , 曾志宙仍激动不已 。
那天风浪特别大 , 惊涛骇浪凶猛地冲击着岸边陡峭的石崖 , 发出一阵阵怒吼 。志愿军官兵抓住崖壁石缝中的小树攀援而上 , 向敌人发起进攻 。在敌人顽固反击下 , 好多战士都倒下了 , 曾志宙心中对敌人的怒火不断燃烧 。然而当他刚爬上山时 , 忽然一枚炮弹袭来 , 曾志宙一下摔入阵地边缘约12米深的悬崖沟底 , 造成头部大出血和腰椎断裂 。万幸的是 , 在战友帮助下 , 曾志宙保住了性命 , 但由于双耳神经受损、耳膜被震破 , 他的左耳听力完全丧失 , 右耳也只能听到微弱声响 。
“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 几次都是从‘鬼门关’里逃出来的 , 但我并不怕 , 从不退缩 。战争打得很艰难 , 我们还是胜利了 。”曾志宙多次负伤 , 可他越战越勇 。1952年10月 , 他又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 作为连队指导员 , 曾志宙奋不顾身、冲锋在前 , 率队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 。
战争硝烟已经远去 , 从军报国的责任担当一直在传承 。在曾志宙的影响下 , 他的两个儿子、小女儿、两个外甥和一个外甥女都先后参军入伍 。“部队是锻炼人的地方 , 我鼓励孩子们去部队 , 走进这个大熔炉 。”
由于年代久远 , 1952年发放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仅残存4页 , 但每一页似乎都在低吟着英雄的赞歌 。采访即将结束时 , 曾志宙双手紧握着《残疾军人证》 , 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来听我讲抗美援朝的故事 , 这些事一定不能让后辈忘记……”
推荐阅读
- 退役军人保障法|一部“有温度”的法律!退役军人保障法五大亮点广获肯定
- 国内军事,新冠肺炎_国际|国防部:2020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交流活动落幕
- 革命军人|一纸入伍证,一世卫国情
- 武警|武警河池支队举行晋升军衔仪式 共同见证军人荣耀时刻
- 集团军|脱贫攻坚军人在行动|第79集团军帮扶脱贫户开展防返贫监测
- 机器人|英军高官称机器人未来将占军人总数的四分之一
- 俄罗斯|俄军证实基地内发生枪击案:军人从军官手中夺枪后开火,已致3人死亡
- 航母|美英军人称F-35B可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无缝衔接”
- 军事演习,美军|一名驻韩美国军人被发现死在宿舍内 所在基地曾有十余人感染新冠
- 乌山|一名驻韩美国军人被发现死在宿舍内 所在基地曾有十余人感染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