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网|“情怀还没讲完,就被评委打断”,听高校学生说创业故事( 二 )


审核
希望学生在创业中“试错”
天蓝色墙面喷绘着科学漫画、照片展板上孩子们神情投入专注 。 相较尚处路演阶段的创业团队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奇趣猴”出发得更早 。 这一主要面向小学生群体的机器人编程教育项目 , 自2017年底入驻首经贸创客社区 , 经过一年多耕耘推广 , 已围绕周边社区发展出20余位“体验小学员” 。
创始人刘斌毕业数年 , 如今“奇趣猴”交到了第三代负责人、财政税务学院大二学生刘悦和夏丝雨手中 。 疫情期间 , 为应对运营考验 , 团队引入Scratch编程线上课 , 通过指令设计排列 , 控制卡通形象在屏幕上运动 , 几个月来也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
受引入线上课触动 , 刘悦和夏丝雨希望能为“奇趣猴”继续拓展培训领域 。 她们将目光瞄准近年大热的传统文化教育 , 设计了前期部分课程内容 , 以全新的项目获得北京市优创团队比赛三等奖荣誉 。
由于已经有了店面和客源 , “奇趣猴”的运营看上去更为实际 。 但团队方面也坦言 , 项目一直得到学校大力支持与资助 , 教师又是校内大学生 , 成本偏低 。 目前财务状况比较健康 , 如果脱离这个环境 , 会存在许多未知 。
近年 , 伴随学生创业的火热 , 不少高校设立创客空间、校内孵化器等类似场所 。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启动近六年的C-lab创客实验室面积近400平方米 , 开放办公区、独立办公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 , 可容纳数十个团队同时入驻 。
“在这里 , 创业团队可以得到很好的创业帮扶 。 ”首经贸创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庄首建话锋一转 , “可能经历创业实践 , 同学们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创业 , 或者毕业即创业 。 ”他认为 , 除了支持 , 面对创业浪潮 , 学校也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 对大学生创业起到指导、把关等多重作用 。
以首经贸为例 , 这一体系如同“沙漏”形状 , 也称为“双漏斗”模式 。 最上层面向所有学生 , 普及创新创业教育 。 “学生先明白创新创业是什么 , 需要哪些能力和特质 , 发现不感兴趣和不适合 , 就赶紧踏实考虑就业的事情 。 ”愿意继续往前走的 , 则来到“上漏斗”中间部分 , 这一阶段会有很多实践项目、大赛、训练营等给学生提供尝试体验机会 , 庄首建将之称为“创业试错” 。
“我们不追求‘对’ , 而是希望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错’ 。 ”他介绍 , 除了C-lab创客实验室 , 学校还建立了卡摩创业咖啡厅 , 场地、设备、家具均由学校提供 , 交给学生自主经营 。 “原本我认为不可能赔 , 但已经做过的四届团队里还是有一届赔了 。 这也很好 , 说明平台是对接市场的 , 是能试出‘错’的 。 ”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