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高收入,低物价,西方社会是怎么做到的?!( 五 )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以前很高 , 所以“恩格尔系数”就常被用来攻击中国社会 , 一方面被用来佐证“中国经济发展不行” , 一方面被用来吹嘘“西方社会基础物价水平比中国低” 。
但事实上 , 恩格尔系数可以作为时间线上主体的“经济发展好坏”的参考 , 却并不适合作为国与国、洲与洲、不同文化区之间的直接比较因素 , 因为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社会模式不同 。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的很多地方“恩格尔系数”非常低 , 老百姓虽然手里有钱 , 但高寒地区消费的机会少 , 饮食不比内地丰富 , 不少甚至是自给自足 , 且因为运输困难原因物价高出内地不少 , 因此在一些地区就出现了“高基础物价、低恩格尔系数”的情况;而内地的整体物价较低 , 物产丰富且饮食文化更多样 , 因此出现了“低物价却高恩格尔系数”的情况 。 这时候直接拿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来论物价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 , 显然就不科学了 。
本文插图
中国和欧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 中国是典型的“吃货型社会” , 中国人不仅“会吃” , 还“很能吃” , 而且对食材和饮食标准要求很高 , 甚至不惜花高价进食一些高端食材;而西方人并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 , 很多人“能吃饱”就可以了 , 因此顿顿吃意大利面、天天吃廉价的面包披萨的也大有人在 。
所以 , 以往公知们将中国和欧美的恩格尔系数的直接比较 , 是很不客观的 。 如果非要比 , 那就要把欧美人的饮食支出按中国人的饮食模式进行计算 , 几乎每天都要有鱼有肉 , 三天两头有大餐的算 , 或者把中国的饮食支出成本按大家每天吃馒头配酱料、手工拌面的模式进行计算 , 这样才算是“条件对等化比较” 。
在我们这里 , 别耍“隐性双标”的游戏 。
本文插图
讲到这里 ,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抬杠 , 说什么我们“歪曲解读”、“否定权威数据”、“不承认别人的优秀”······诸如此类的公知论郎君早就听过了 。
不过 , 今天很不好意思地在这里通知诸位“不服”的看客 , 这些说辞都无效 , 因为我们文章里强调的差距是“以前” , 而事实上 , 其实早在2003年 , 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就已经降低到40% , 达到小康水平;2015年进一步降低到30% , 达到相对富裕级别;到了2019年 , 这一数值为28.1% , 成为富足级别 。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饮食文化相对单一 , 对饮食丰富程度要求远低于中国人的西方群体 , 它们的恩格尔系数居然和中国差不多 。
这 , 说明了什么呢?公知们 , 又该如何解释这一离奇的现象?
本文插图
4:不讲科学性的公知型误导
在吹嘘西方“高收入且低物价”的时候 , 中国的传统古墓派公知往往喜欢违背“科学发展”和“良性循环”八个字 。
就比如 , 他们非常喜欢在夸大宣传“西方民众收入是中国数倍”的同时 , 跟进强调“欧美物价比中国还低”的概念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收入且低物价” 。
这看起来是很美好的传说 , 但问题是这很不科学:
高收入和低物价并存 , 那岂不是大家钱多得没地方花 , 谁还去工作呢 , 社会的发展怎么办?人人都高收入了 , 那不就意味着社会劳动力价格上升 , 物价水平不也应该上调吗 , 怎么还倒退成低物价社会了呢?难道说资本家都是搞慈善、自己掏腰包的?
在公知们的这套理论中 , 欧美的发展模式是这样的:资本家们发高工资给民众 , 然后再把高成本商品以低价卖给民众 , 总之就是资本家一直在大慈大悲地“买单” 。
推荐阅读
- 央视新闻|如何鉴别真假人口普查员?牢记这些要点:看证件、不谈收入
- 业务|达能第三季度销售收入超58亿欧元,中国饮料业务降幅收窄
- 二次元|壹周二次元报第2期:Q3二次元手游收入下降;《原神》3天拿下7亿流水
- 企业|工信部:1-8月规模以上罐头食品制造企业营业收入740.9亿元
- 上观新闻|同比实际增长0.6%,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
- 公司|工信部:1-8月规模以上罐头食品制造企业营业收入740.9亿元
- 同比|申通9月营收未止亏 韵达单票收入同比下滑超3成
- 公司|快递巨头9月成绩单出炉,单票收入仍呈两位数下跌
- 收入|中国平安前三季保费收入6263.08亿元 同比增长1.88%
- 发布公告|中国人寿前三季保费收入5436亿元 同比增长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