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疫苗责任强制险征求意见稿公布,免赔条款为何引热议?( 三 )


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专家陶黎纳认为 , 在目前的疫苗质控体系下 , 疫苗只会越来越安全 , 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极小 。
张合分析 , 疫苗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 基本能判定存在违规违法行为 。 因此 , 如果把生产企业故意造成的疫苗质量问题和第三方原因排除在强制险赔付范围外 , 就可能极少会出现理赔情况 。
对疫苗异常反应的补偿  
除了疫苗质量问题 , 疫苗另一个被长期关注的话题是异常反应 , 在此次强制险规定设计中被列为了免赔情形首位 。  
异常反应之所以被列为免赔 , 是因为《疫苗管理法》对此已确立了相关补偿制度 。 按照规定 , 如果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操作的情况下造成受种者的损害 , 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 , 就属于疫苗异常反应 , 也即一种药品不良反应 。
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很低 。 2018年中疾控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 全国报告接种疫苗5.42亿剂次 , 报告异常反应15911例 , 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94/10万剂次 , 在世卫组织发布的异常反应预期范围内 。
根据现有补偿制度 , 如果是一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 , 则由政府的预防接种经费解决 , 如果接种的是二类非免疫规划疫苗 , 则由相关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承担补偿 。 除此之外 , 《疫苗管理法》也鼓励通过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予以补偿 。 具体补偿范围、标准、程序由各地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
然而现实情况中 , 异常反应长期面临鉴定难、数额低、等待时间久等问题 。  
前述免疫学专家指出 , 一方面 , 异常反应与疫苗本身、受种者体质及接种方式都有关 , 技术上难以准确区分。 另一方面 , 鉴定的经验很少、窗口期短 。 为及时保障受种者出现异常反应后的权益 , 该专家建议简化鉴定程序 , 只要出现文献记载过的异常反应 , 就给予补偿 。
“这是政策落地的问题 , 现在法律已经出台了原则性规定 , 后续可以继续完善 。 ”杜仪方表示 , 通过保险给予异常反应受种者补偿 , 是业界呼吁声较高的解决方式 。 不过她建议以此次疫苗责任强制险作为试点 , 确保推行顺利后 , 再逐渐覆盖异常反应 。
对于疫苗异常反应的鉴定 , 国家卫健委官网显示 , 将于今年加快研究论证 , 争取年内完成鉴定办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 。  
异常反应之外的另一种无过错不良反应为偶合发病 。 这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 , 接种疫苗后按其病程规律恰好发病 , 即仅在时间上巧合 , 却与疫苗本身无关 , 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 疾病都要发生 。
“大家要明白一点 , 疫苗本身其实非常安全 , 所有不良反应的概率都非常低 , 这是大前提 。 ”她说 。
毕竟时至今日 , 传染病仍在威胁着人类健康 , 而正是由于疫苗的出现 , 人类才得以拥有一道有效的免疫屏障 , 疫苗仍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 , 也因此需要更完善的监管和保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