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用20年击溃宿主,不良习惯竟是它的“帮凶”( 二 )


假以时日 , 细菌感染的牙齿开始松动 , 而牙龈卟啉单胞菌则早已遁入体内血液 。
此时 , 人体免疫系统开始分泌抗体来对抗这些“入侵者” 。 然而 , 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来说 , 这种想要消灭它的抗体非但不是人体的保护伞 , 反而是自己的通行证 。 此类抗体一旦开始分泌 , 患者在未来十年内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心脏病、中风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
根科解释 , 这很可能是因为 , 一旦牙龈卟啉单胞菌进入血液 , 它的表皮蛋白质就发生了改变 , 以便其藏匿于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内 。
与此同时 , 牙龈卟啉单胞菌会侵入动脉内膜细胞 , 并在细胞内隐藏起来 , 只是偶尔侵入新细胞 。 如此一来 , 牙龈卟啉单胞菌就躲过了抗生素和免疫系统的追杀 。
然而 , 即便 “寓居”于细胞内 , 牙龈卟啉单胞菌仍会悄无声息地触发或阻断各种免疫信号 , 甚至改变血液细胞的基因表达 , 以便其迁徙至其他炎症部位 , 并再次兴风作浪 。
那么 , 牙龈卟啉单胞菌究竟是如何将牙龈疾病和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联系在一起的呢?有一种可能是 , 它增加了整体的“炎症负荷” , 但也有可能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直接“发力” 。 因为在小鼠实验中 , 小鼠脑部、主动脉、肝脾肾、关节、胰腺等部位都检出了这种细菌 , 许多人体检测也有类似发现 。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尤为突出 。 目前 , 三分之二的痴呆症状由阿尔茨海默病造成 , 它也是全球第五大死因 。 长期以来 , 科学家们认为 ,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是大脑中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累积 。 然而 , 很多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未必存在这两种蛋白的累积 , 还有许多符合这两种蛋白累积条件的人 , 可能并未患上痴呆症 。 最重要的是 , 任何针对这两种蛋白的疗法 , 都无法有效缓解症状 。
今年初 , 八所美国大学的研究团队与旧金山企业科纳斯通医疗共同发现 , 99%死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 , 大脑内都含有牙龈蛋白酶 , 且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 而这种蛋白消化酶只能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产生 。
此外 , 研究人员还在这些患者的脊髓液中发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 。 而未曾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中 , 约50%的人大脑内含有牙龈蛋白酶和淀粉样蛋白 , 但含量较低 。
在小鼠实验中 , 牙龈卟啉单胞菌试验组小鼠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 而遏制牙龈蛋白酶的产生能有效修复大脑损伤 。
这项研究足以让人怀疑 , 牙龈卟啉单胞菌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病 , 因为从大脑受损到症状产生 , 中间可以时隔20年 。 科纳斯通医疗的凯西·林奇指出 , 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 也许是因为牙龈蛋白酶造成的大脑损害达到了一定程度 。
悄然影响基因
触发分子变化导致疾病
研究人员仍有一个疑问:细菌何以影响基因 , 从而触发导致疾病的分子变化?瑞典科学家发现 , 细菌确实有这个能力 。
【文汇报|用20年击溃宿主,不良习惯竟是它的“帮凶”】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最高的人群会产生免疫蛋白ApoE , 这种蛋白质会在疾病暴发时被摧毁 , 而牙龈蛋白酶尤其擅长破坏ApoE 。
不止于此 , 牙龈卟啉单胞菌同样能侵入心脏 。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 , 它和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因果关系 。 研究人员在动脉内壁的脂肪沉淀中发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脂肪沉淀会产生血块 , 血块堵塞心脑血管 , 最终诱发心脏病或中风 。
根科指出 , 在动脉内膜中 , 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触发粥样硬化所特有的分子变化 。 此外 , 牙龈卟啉单胞菌还能产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 在猪的动物试验中 , 其动脉受损方式极似高脂肪饮食造成的影响 。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拉克什米亚·凯萨瓦鲁就在粥样硬化的白鼠主动脉中 , 培养出了有活性的牙龈卟啉单胞菌 。
美国心脏协会承认 , 牙龈疾病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 , 却并没将其定性为“因果关系” 。 该协会认为 , 虽然治疗牙龈疾病有助于软化动脉 , 但是尚无研究表明它能降低心脏病或中风的概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