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拆穿币圈暴富“神话”:风险防控从不存侥幸开始
:原题为_经济日报|拆穿币圈暴富“神话”:风险防控从不存侥幸开始。
拆穿币圈暴富“神话”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周 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近日调查发现 , 少数打着“虚拟货币能发横财”旗号的金融骗局 , 正是通过区块链虚拟货币、学习数字货币知识、“无风险代币”等手法诱导新用户入群——广大投资者应擦亮双眼 , 警惕炒币骗局 。
由“老师”“专家”“币圈意见领袖”直播教学、投资价值盘、带头致富——不少投资者可能对这样的虚拟货币公司“获客”手法并不陌生 。 事实上 , 部分名义上是金融数字货币培训、区块链货币技术展示的微信群 , 一旦拉入新人就抓紧时间“洗脑” , 一场谋划已久的骗局伴随着“新韭菜们”一夜暴富的炒币梦开始 。
“击鼓传花”的游戏
“目前资金存取管理这么严 , 到哪都得实名制 , 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将国外合作方的‘回扣’转到我名下呀?”在北京某外贸企业工作的小张 , 最近在一位“神秘牛人”的微信“建议”下打起了偷拿海外回扣的主意 。
“牛人”自称能告知其最隐蔽的资金转移妙招:“我们这个互联网平台的虚拟货币可实现跨境交易 , 国内买入境外卖出 , 隐蔽无限额 。 这可是采用了先进的区块链技术 , 安全匿名 , 全球通用 , 还能升值赚收益 。 ”
果真如此吗?小张将7年合作回扣尽数转到“牛人”推荐的互联网平台购买虚拟货币后不久 , 网站再也登录不上去 , 所谓“牛人”的微信也不见踪影 。
【经济日报|拆穿币圈暴富“神话”:风险防控从不存侥幸开始】追悔莫及的小张最后从公安民警那里得到了真相:原来 , 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匿名化与去中心化特点“洗钱” 。 以某特币、某代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已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之一 , 像小张这样吃亏的大有人在 。
与小张不同 , 刚参加工作的小李总想着发横财 , 并接到“梦寐以求”的电话——“您好 , 我是代币空间的客服 , 现特邀请您加入我们的贵宾虚拟货币圈交流群 , 分享赚钱经验 。 ”小李最终被诱惑 , 加入一个名为“币圈粉丝社区”的微信群 。 一些“老师”“专家”起初在群里科普币圈资讯、分析行情、讲解“数字货币”知识 , 为后期互动“铺路” , 小李听了深信不疑 , 却在投资买了数千元虚拟货币不久 , 被客服踢出微信群 。
类似这样不法机构打着数字货币的幌子“蹭热点”、开展金融诈骗的案例并不鲜见 。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 , 普通投资者分不清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 , 加之近期数字货币新闻不断 , 给拆穿相关骗局带来难度 。
光大证券分析师孔蓉提醒 , 不法分子常用虚拟货币诈骗具有几大特征:一是将非法所得通过虚拟货币转到海外平台 , 换成外币存入海外账户或再转回国内;二是自行发行虚拟货币 , 用类似传销方式吸引他人集资购买 , 骗取钱款;三是在无需实名认证的境外赌博网站 , 用虚拟货币支付赌资 , 隐藏资金来源;四是将非法所得通过虚拟货币购物 , 拿到物品后售出获得现金 , 掩盖资金来源 。
认清“李鬼”的虚假属性
玩数字货币概念 , 是虚拟货币骗局中最常用的手法 。 那么 , 虚拟货币与数字货币究竟是何关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基于清算方式而出现的现钞之外的“记账货币” 。 其基于区块链等互联网新技术 , 融合了加密电子货币体系的数字货币 , 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另一种形态法币 。 简而言之 , 它是数字化的人民币 , 目的是替代现金(纸币、硬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 是货币供给中的M0(现钞) 。 由于担心纸钞可能传播病毒 ,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各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催化剂 。 目前 , 世界各国央行都在发展数字货币 。
推荐阅读
- BT财经币圈大地震!创始人被公安带走调查 OKEx 24小时爆仓超10亿!
- 经济日报|校园收费不能乱来
- OKEx@OKEx“黑天鹅”轰动币圈 中心化交易所露硬伤
- 北青网综合|大爷20元兜售首饰引大妈抢购,遭路人拆穿火速逃跑 大妈:就是买着玩的
- 北青网|大爷20元兜售首饰引大妈抢购,遭路人拆穿火速逃跑 大妈:就是买着玩的
-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国际机构为何普遍看好中国经济
- 经济日报|这个“全球唯一”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 经济日报|“十三五”,这5年丨信息通信实现后发赶超
- 经济日报|图说“十三五”丨粮食生产站稳新台阶
- 经济日报|学生为何只能用高价校园网,三大运营商难进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