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长期以来 , 各种报刊杂志上批评“丑书”的文章很多 , 指责现在许多展览作品甚至获奖作品在创作时“不往美观上去写” , 有意漠视用笔 , 破坏结体 , 夸张变形等等 。 对这些意见我不能苟同 , 觉得他们在认识上有两个错误:
一是不知道美是生命的感悟 , 是意志的体现 , 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形象 , 误将漂亮作为美 , 将打破局部的四平八稳、不讲究外在、媚巧的作品贬之为丑 。
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文章图片
书法大家于右任作品
丑书固然要反对 , 然而 , 我发现有不少人却分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丑书 。 但凡看到那些粗头乱服、奇形怪状、自己看不懂的作品都列为丑书 , 这是不行的 。 要批丑书 , 首先得提高自己的眼力 , 要懂得什么样的丑才是真的丑 , 而什么样的丑 , 却不是丑 , 而是拙 。 雅的美 , 容易欣赏 。 而拙的美 , 却难倒了很多人 。 拙的美 , 需要更高的眼力 , 所谓曲高和寡、阳春白雪 。
二是不知道书法史上的“丑书”都是时代精神的表现 , 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 , 因此批评起来教条主义 , 无的放矢 。
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文章图片
陆机平复帖
对这两种错误 , 前者属于美学理论方面的问题 , 只要翻一下《艺术概论》就可以明白 , 用不着赘述 。
后者属于书法史观的问题 , 前人没有论及 , 我想谈些自己的看法 。
存在决定意识 , 任何一种精神现象包括审美观念 , 都有它产生的社会原因 , 并且 , 随着社会原因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充实和发展 。 当一种风格被大家接受并被奉为美的标准时 , 凡是新生的、与之相反的风格必然会被视为“丑书” , 清初 , 与帖学对垒的碑学开始崛起 , 也就是“丑书”实践和理论的滥觞 。 “丑书”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 , 这段历史可分三个阶段 。

讲起“丑书”人们马上会想起傅山的名言:“宁拙毋巧 , 宁丑毋媚 , 宁支离毋轻滑 , 宁真率毋安排 。 ”这种极端的非此即彼的选言判断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反潮流精神 , 联想到傅山的一贯思想:作字贵在无倪 , 无布置等当之意 , 信手行去 , 一派天机等等 , 他提倡四宁四毋的目的 。 无非是为了抒发真情实感 , 体现生命意志 , 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漂亮 , 追求艺术本质的美 。
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文章图片
明·傅山书法作品局部
傅山的这段话还有上下文 , 上文说自己学书深受赵孟頫、董其昌的毒害 , 下文说:非如此 , 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 。 整段文字没有具体阐述拙、丑、支离和真率 , 但是有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反面参照 , 其内容也就不言自明了 。
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文章图片
郑板桥书法作品
回顾帖学历史 , 从二王到清初 , 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 , 各种风格形式已得到相当充分的表现 , 很难再有新的发展 。 当时书法家大多匍伏在赵孟頫下 , 拜倒在董其昌门庭 , 风格面貌陈陈相因 , 媚巧靡弱 。 这时 , 傅山提出四宁四毋的口号 , 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当头棒喝 , 宣告了向帖学审美标准和创作方法的开战 。 而且 , 他主张的拙、丑、支离和真率 , 与汉魏六朝时期碑版墓志和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相同 , 因此也可以说预告了碑学的发端 。
怎样学书法|凭什么你看不懂的书法都是丑书?
文章图片
金农书法作品
明代后期 , 最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是项穆的《书法雅言》 , 强调中和 。 “宣圣曰:‘文质彬彬 , 然后君子’ , 孙过庭云:‘古不乖时 , 今不同蔽’ , 审斯二语 , 与世推移 , 规矩从心 , 中和为的” 。 “中和”以不偏不倚的尽善尽美为鹄的 , 这一理论建筑在共通的理法原则之上 , 过分强调 , 会限制和束缚真性本色 , 导致作品的平庸 。 与此相反 , 傅山的四宁四毋 , 强调艺术风格的偏向发展 , 书法创作不必面面俱到 ,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去自由发挥 。 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影响深远 , 金农的“同能不如独诣” , 郑板桥的“师心自用”、“怒不同人”等等 , 都是在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 清以后碑学书法的百花齐放都离不开它的精神启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