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荷兰等地报告新冠二次感染病例 对疫情防控意味着什么?( 二 )

追问1

为什么会发生二次感染?

 

《柳叶刀·传染病》的文章披露 , 对SARS-CoV-2的基因组分析显示 , 上述内华达州患者两次感染相关的变异株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 , 换言之 , 患者的两次感染 , 分别是由两种基因不同的新冠病毒引起的 。

 

由于对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保护性免疫的程度 , 目前尚不清楚 , 再次感染的原因没有定论 。

 

作者分析了两种可能 。

 

其中一种 , 是患者痊愈后在外界感染了变异的新冠病毒 。 该患者第二次阳性的时间与一名同居人(父母)阳性时间一致 , 同居人提供了可能的感染来源 , 不过对其的基因测序还在继续中 。

 

另一种可能是持续感染 。 换言之 , 病毒在患者体内自然进化、变异 , 逃过了第一次形成的自然免疫 。 作者同时表示 , 两个病毒的遗传不一致性大于可以解释的短期体内进化 。

 

“一般认为 , 病毒很难在单独的个体内实现如此大的变异 , 需要较长时间、多代、多人的不断累积 , 才能变异出新的毒株 。 不过 , 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 现在做出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 。 ”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说 。

 

追问2

二次感染会带来哪些挑战?

 

蒋荣猛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目前 ,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能获得多大程度的保护性免疫尚不清楚 。 二次感染病例的产生 , 首先提示了对疫苗有效性带来的挑战 。

 

“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自然抗体 , 免疫效率通常高于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 。 ”蒋荣猛说 。 但二次感染的病例说明 , 即便个体曾感染新冠病毒 , 也未必都能获得足够的免疫水平 。 这带来了对“群体免疫”对策是否靠谱的进一步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