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驾旧闻|浅谈《幻爱》:一场关于爱情本质的“辩证”( 二 )


文章图片
由此延伸 , 电影以解梦作为串联 , 引用荣格对梦与幻觉的理解 。 梦是裹藏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综合体 , 透过呈现梦境里的明暗意象 , 从而视觉化个体的自我整合 。 阿乐梦见被埋葬的黑羊 , 叶岚将其解读为阿乐对残酷现实的抗衡 , 随着二人互生情愫 , 梦境转化成男孩与女孩手牵手 , 活埋黑羊 , 寓意阿乐渴望拥抱幻想出来的爱情 。 荣格提出梦本具自我调节和指导的功能 , 它用以补偿自我的暂时性扭曲 , 使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更全面地理解 。 此外 , 梦更是照映运作中的自我结构更密切地调整自我步伐 , 最后实现自我 。
提供的解释便可被质疑了 。 根据片中形容 , 第二场梦中的男孩是潜意识 , 埋葬黑羊(意识)意味着阿乐的潜意识将活埋他的意识 , 亦即阿乐依然渴望与欣欣的关系 。 如是说 , 人物的矛盾正是如此:一方面他饱受各种幻象所产生的社会性排斥而痛苦着 , 另一方面他却(某程度上)被幻象疗愈伤痛 , 甚至依赖幻象实现自我 。 于是幻象的本质和梦的「补偿功能」便吻合起来 , 进而将爱情与幻象的分野模糊化 。 简化一些精神分析理论 , 将它们顺手拈来的编剧手法虽略为牵强 , 但确实有助剧情铺展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火阑珊处 。 一件蕾丝缀边的外套 , 车窗外的朦胧倒影 , 震耳欲聋的喇叭共鸣 。 透过各种虚实、共生、生成的影音设计 , 《幻爱》将幻象(精神病)与欲望(爱情)紧扣 。 如此一来 , 电影中处理「精神病」和「爱」之间 , 产生了微妙的关系 。 阿乐一直以为的绝配对象 , 实际是子虚乌有的 , 反而面对现实的爱情时 , 他的情感亦因此回避其投射 。 另一边厢 , 《幻爱》之于精神病患的描述 , 亦可见编导对于题材扣连的妙笔 。 相较于阿乐 , 叶岚同样是能医不自医的病者 , 但不同的是 , 她深谙问题所在 , 却同样无能为力 。 大量浅景深与特写的处理凝聚幻境 , 从壁垒分明的欣欣(浅景深和较紧)和叶岚(平均分焦)的区别 , 到愈见模糊的处理 , 甚至爆发场口的单机拍摄 , 观众同样堕入如此难分的博弈 。
九驾旧闻|浅谈《幻爱》:一场关于爱情本质的“辩证”
文章图片
通过上面的展述 , 相信不难了解当中对演员的挑战之高:大量特写强调演员的细腻度 , 单机拍摄爆发场口考验他们的持久力和爆发力 , 主角戏份亦迎来巨大压力 。 由于人物设定同时具备压抑和动情的元素 , 所以演员更要多层次表演 。 作为新演员 , 男、女主角固然超额完成 。 刘俊谦拿捏正常人和「病者」的演技纽致 , 尤其面对角色不外露的矛盾 , 更见成熟的处理 。
此外 , 之所以说蔡思韵表现超卓 , 除了她能熬过以上难关外 , 乃是因为欣欣和叶岚分别表现的属性、矛盾处、象征意义都存有明显差异 。 现实的大学才女 , 幻想的邻家蓬门女孩 , 两者之间既存对立 , 事实上亦是男主角欲望投射的一体两面 。 欣欣一角代表阿乐对纯洁爱情以至理想生活的幻想;叶岚则是强调(现实)条件的代表 。 如此一来 , 阿乐情绪的涌动翻腾使两者成为冲突 。 可是 , 对蔡而言 , 如何呈现表面上的明显区分(尤其在于动情的表现) , 并成为一套完整的演出 , 这就成为演员的最大课题了 。
如是说 , 《幻爱》所呈现的人物刻画与角色本身的可能性 , 便显得具明显的差别 。 编导交代叶岚自幼被母亲虐待 , 在潜然默化的环境中 , 她变得依赖男性 , 并且肯定透过肉体交易换来的利益 。 可是 , 随着剧情推演 , 叶岚逐渐成为挣扎于性关系与道德之间的苦命角色 。 虽然她曾道出对于无法活出跟其母不同的人生 , 因而生成的自怨自责 , 可是编剧尝试草草以道德批判(不洁)的方式直接呈现人物的纠结之处 , 甚至简化叶岚在与Simon(潘良饰)关系处理上的挣扎 , 让丰富的性经验仿佛成为叶岚的原罪 , 忽略了箇中的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