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 , 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曾到过多次福建 , 一直想来看看平潭 , 却又几次错过 。 终于 , 随《喜上加喜》走进了她——刚下车 , 就接到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的邀请 , 于是 , 林主任、作家欣桐三人一起勾画出图说平潭行记 。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三人行的第一站 , 就首选了平潭老街 。 深秋的平潭只有25°C , 海风也是最舒适的 , 说话间就到了南街上的五福庙 。 作家美女和民俗专家赖民先生已在此等候我们 , 他们都是平潭的文化使者 , 赖先生说 , 平潭老街上独特的“一庙两城隍”闻名海峡两岸 。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来福建平潭岛上 , 不得不去看看这条叫南街的老街 , 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特色建筑群落 。 这里是海坛水师的发源地 , 又是旧时文化的聚集地 , 见证了平潭的过往光景 。 如今 , 狭长的街道两旁 , 红色灯笼高挂 , 老人们沐着阳光三三两两在街边闲聊 。 南街见证了平潭岛的变迁 , 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赖先生说 , 自清代以来 , 平潭就是海防重地 , 平潭和台湾之间实行戍防换班制度 , 每三年换班一次 , 历时达200余年 。 当时 , 在两地轮流驻防的将士 , 为能够处处化险为夷 , 遂筹资将台湾城隍像移奉海坛岛 , 供奉于五福庙 , 祈求神灵保佑 。 走进五福庙 , 门首后有一把大算盘 , 原来这老街上景象繁华 , 街市林林总总 , 当时其繁华不亚于现在的北京王府井 , 平潭人就连端午节也要过上五天 。 久街市上 , 买卖人之间如果有遇到斤两不足 , 就到这庙里轮短长 , 这把算盘即衡量了物质的重量质量 , 也权衡了人心虚实 。 庙内的建筑也十分突出 , 结构的简约与装饰的繁华体现了明清的建筑制式不同 。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朱文鑫|图说平潭之一:老街上一座两城隍,凝聚了中西融合与两岸厚重文化
本文插图

五福庙内最大的看点 , 是以其独特的“一庙两城隍”闻名海峡两岸 。 在殿内 , 供奉着一尊一米左右的台湾城隍像 , 和其后是一尊高约两米的五福“都城隍” 。“一庙两城隍”在国内十分罕见 , 这座历经两百余年风雨的庙宇 , 从侧面见证了海坛“班兵换防”的历史事迹 , 同时也相互促进了海峡两岸民间文化的交流 。
走出五福庙 , 南街上 , 石板路两旁红砖老厝如同沧桑的老人静默在时光里 。 一条厚厚的青石板路在两旁的红砖骑楼间穿越 , 像是穿越在历史的空间里 。 平潭的老街区地处城关西边 , 由“辕门街”、“南街”、“北街”、“土地街”、“合掌街”等组成 , 老街上 , 大多都是老居民还有一些老行当、老商铺 , 在一代代繁华之后依旧守候安静淳朴的日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