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铁骑|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

杜聿明是国民党军中比较有战略头脑的统帅之一 , 在淮海战役前 , 他曾对国共双方在华东战场的走势及各种战争可能作出过准确的判断 。 但蒋介石并未按他的分析来筹划战争 , 所以杜聿明被俘后一度不服输、想自杀 , 后来经过教育改造 , 思想终于转过了弯 。
被特赦后杜聿明曾追忆过淮海战役往事 , 其中关于淮海战役最初的战略 , 涉及到对中野作战的一项计划 , 引起过我军不少高级将领的惊叹 。
法兰西铁骑|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
文章图片
一、杜聿明想和粟裕打对攻
1948年豫东战役结束后 , 华东野战军对徐州方向国军主力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 , 国民党军将主力摆在豫东、淮北一线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战线上 , 惊恐之意与日俱增 , 不知道粟裕何时会再向南进攻 。
国民党军为扭转劣势 , 进行战略层面的筹划 , 这个筹划的主要主持者 , 即为时任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兵团司令的杜聿明 。
杜聿明认为 , 华东野战军虽然攻克了济南 , 但总实力尚不如徐州当面国军 , 国军还具备发动主动进攻的能力 , 唯一担心的是 , 如果国军主动进攻华野 , 中野刘邓大军会乘虚而入进攻徐州 。
为此 , 他制定了一个大体的战略 。
第一 , 将徐州剿总所部兵力收缩 , 寻机向华野一部进攻 , 以奇袭战术包围其一部并歼灭之 。 具体的攻击方向是鲁南、鲁西南的兖州、济宁、大汶口一带 。 此地距离徐州本部最近 , 又是华野东西兵团分兵之处 , 好抓空隙 。
第二 , 华中剿总派出主力 , 向豫南、豫西南一带进击 , 绊住中野刘邓大军 。 如果刘邓快速向华东靠拢 , 则徐州剿总与华中剿总并力拦、堵 , 使华、中两大野战军无法汇合 。 后来白崇禧确如杜聿明所说 , 对豫西南发动扫荡 , 企图牵制刘伯承 , 但刘邓大军没吃这一套 , 继续向东北攻击前进 。
第三 , 攻破华野一部之后 , 相机采取固守某一要点的战法 , 引诱华野主力来攻 , 待其进攻顿挫之时 , 再发动全线反击 , 进而收复济南、泰安一线 。
平心而论 , 杜聿明这个战略还是可以的 , 他的预测可以说与淮海战役实际发起者粟裕的谋划几乎相同 。
我军攻克济南、取得豫东战役胜利后 , 战斗力出现一定下降 , 因长期连续作战 , 部队需要休整补充 , 无法支撑起全面的主力决战 。 所以粟裕最初的决心是 , 先打徐州剿总中力量最强的黄百韬兵团或邱清泉兵团 , 破其一部 , 瘫其全局 , 而非拉开架子与徐州国军诸兵团全面开打 。
在粟裕的谋划中 , 也确实估计到了 , 如果将淮海战役打成大决战 , 必须使中野、华野合二为一 , 集中全部兵力与徐州剿总决战 。
可以想见 , 如果杜聿明继续坚持在徐州贯彻他的战略 , 向鲁南、鲁西南一带攻击 , 势必以攻代守 , 迫使华野将主战场缩回山东 。 而众所周知的是 , 山东战场在数年激烈的解放战争中 , 群众负担已经非常沉重 , 如果战争重新由外线转入内线 , 纵使华野还能作战 , 解放区能否继续支撑下去已很难说 。
法兰西铁骑|先打刘伯承可获胜,却被蒋介石否决,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
文章图片
此时东北战场突生变数 , 卫立煌在东北越战越狼狈 , 蒋介石不顾临阵换将之忌 , 把杜聿明调到东北战场 , 徐州战场仍由刘峙指挥 。 刘峙被国军同僚讥讽为猪 , 毫无指挥才能 , 杜氏一走 , 徐州的军事实际上陷入停滞 。 所谓的主动反击 , 也成为空谈 , 华野得以从容休整补充部队 。
二、杜聿明识破郭汝瑰是间谍
1948年10月底东北大局已定 , 杜聿明奉蒋介石之令 , 在葫芦岛组织东北国军残兵撤退 。
蒋介石炮制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 , 打算将徐州一线国军南撤至淮河南岸 , 以蚌埠为核心 , 将徐州剿总的60万大军全都集中起来 , 与华野决战 。
这种计划与杜聿明本来打算的主动进攻战略已相差甚远 , 纯粹是被动防守 。 故而他很不愿意去淮海战场接手这个烂摊子 。 所以他一再借口东北大事未了 , 想等撤兵事宜结束之后再南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