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书鲁画|樊磊·不远的地方——和顺况味( 二 )


齐书鲁画|樊磊·不远的地方——和顺况味
本文插图

餐罢并不急于游玩 , 回家喝茶 。 我们都属于要孩子晚的 , 十五六年前 , 我们俩家四口 , 都没孩子 , 喜欢一起自驾游 , 那两年分三四次游历了十几个省 , 那时也没有导航 , 出门时往往没有目的地 , 没有目的 , 所以也不存在迷路 , 走到哪里就是哪里 , 江浙两广、庐山阳朔、西递宏村、龙脊凤凰、黄山竹海、扬州金陵……山川江湖 , 古镇村寨 , 很多难忘的回忆 。 后来有了孩子 , 大家忙于家庭事业 , 便少有相聚 。 大约当当两岁时 , 他关了公司 , 一家客居和顺古镇 , 不开客栈不开餐厅 , 随心的做点事情 , 女儿在镇上上了小学 , 他俩感情逾加笃厚 , 日日携手老街 , 感受古镇无尽的晨昏 , 食山莼饮清泉 , 赏美景吸负氧 , 真真的把日子过成茨维塔耶娃的诗 。 神仙生活人人艳羡 , 其实真如此也并不是多难 , 可能做到的廖廖无几 。 放下比拿起难 。
齐书鲁画|樊磊·不远的地方——和顺况味
本文插图

老感情不必寒暄 , 喝茶便是喝茶 。 三人相对细品 , 东一句西一句 , 并不多言 。 他俩是茶中高手 , 老矫更多专注烹水冲泡、出茶分杯 , 其妻鸿也只偶尔一句:这款茶霸了些……这一泡刚刚好……在院廊里侧头可见山间云起雾蒸 , 不一会儿小雨便悄悄落了下来 。
齐书鲁画|樊磊·不远的地方——和顺况味
本文插图


和顺古名"阳温墩” , 有小河绕镇环流 , 改名“河顺”后演化为"和顺” , 估计和"下门"雅化为“厦门"同理 。 古镇号称“绝胜小苏杭” , 依山而建 , 规模宏大 , 古建鄰次栉比 。 民居、石桥均可圈可点 , 可我以为和顺石板路和月台最有特色 , 石路称为灯芯路 , 微凸的路面中间一条平缓的石条 , 两侧则用当地特有大块火山石拼铺 , 具说中间灯芯状的一条是给老人和德高望众的人走的 , 当有老人中间缓行 , 他人自觉分流 , 真是中华美德撒满的小路 。 月台可不是火车站的站台 , 是半月扇形的平台 , 各巷道口或祠庙前不远一个 , 或大或小 , 半月弧形一面用石料砌了围栏 , 平边往往建有影壁或是建筑后墙 , 里边形成平台 , 台面用石板铺平 , 具说月台反映传统风水观念 , 有守住民居风水 , 以免人气、财气外泄的作用 , 平时则是人们休闲活动或晒粮打场的空间 , 现在晚上也有广场舞出现 。
齐书鲁画|樊磊·不远的地方——和顺况味
本文插图

这里是汉族古镇 , 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交融 , 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 。 著名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以弯楼子、刘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 , 详尽介绍百度都有 , 不赘述 。
朋友二人陪我转了大半天 , 我以看为主 , 不写生不画画 , 随手拍些资料留念 。 我说了 , 这次来就是逛吃逛吃 。
午餐是和顺美食代表土锅子 。 土锅子象北方什锦火锅 , 锅子是用泥土烧成 , 中间燃了木炭 , 锅内火腿、卷间、松肉、笋干、腊肉、芋艿、菌类、青菜非常丰富 , 吃时醮特色酸辣沾水 , 无比鲜美 。 当地多火山 , 又说土锅子中间的炭火表示火山 , 锅里的汤则是热海 , 很形像 。 锅子叫到朋友家吃的 , 摆在院内廊下 , 另有炒牛肝菌等几款特色素菜 , 两人半斤克地栳泡的小锅烧 , 听着雨浅酌慢饮 , 老矫花白须发衬托下的脸庞愈加红润起来 。
齐书鲁画|樊磊·不远的地方——和顺况味
本文插图


第二天早餐去吃寸大妈稀豆粉 。 正是雨季 , 三人撑伞沿小菜市缓行 , 东看西逛 , 早市的蔬果新鲜丰富 , 一种土苦瓜没有见过 , 象翠绿的红毛丹 , 鸡蛋大小 , 毛茸茸的 , 很是可爱 。 当地节奏缓慢 , 街坊邻里 , 见了攀谈几句 , 到寸大妈的早餐摊儿 , 走了四十多分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