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育儿|唐朝是如何硬撑了一百五十年才灭亡的?,安史之乱后
众所周知 , 安史之乱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事件 , 自此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扩大化 , 地方手握军政大权的藩镇多达四十余个 , 严重的威胁着唐政权的统治 。
根据先前的历史经验 , 无论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 , 还是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 , 地方将领的拥兵自重必然会导致中央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 进而招致兵燹之祸甚至是覆灭政权 。 但反观安史之乱后的李唐王朝 , 中央并未大力削藩 , 反而还大加增设各路藩镇 , 更令人奇怪的是 , 此后的大唐国祚竟还长达一百五十余年 。
藩镇割据局面的扩大 , 为何能令唐政权再支撑了一百五十余年呢?
文章图片
首先 , 藩镇数量繁多 , 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关系 。
唐中后期 , 全国多达四十多个藩镇 , 藩镇势力星罗棋布的散落在国家地方的各个角落 , 而中央经过安史之乱的惨痛教训后 , 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被加以重视 , 虽然皇帝有意削藩但又无力削藩 , 无奈之下 , 只好顺势增设藩镇的数量 , 以图实现地方权力的制衡 。
藩镇是唐朝执掌地方军政大权的重要职务 , 权力大的惊人 , 朝廷逆向而为增设藩镇一举 , 表面上是对平乱功臣和投降的叛将加以恩赏 , 实际上其目的在于分割地方权力 , 把地方上有限的地盘、经济、军力再分配 , 待到有朝一日中央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之时 , 再以武装把地方权力重新收回到中央 。
由此可见 , 唐廷增设藩镇不失为一个短期维系稳定的有效之法 , 既能够达到削弱地方权力目的 , 又能够实现地方权力之间制衡的效果 , 有益于延长唐朝的国祚 。
文章图片
其次 , 藩镇之间内部不稳 , 为了个人利益内部倾轧严重 。
安史之乱后 , 唐中央依旧得到了地方藩镇形式上的承认 , 也相对获得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 而此时藩镇内部之间却矛盾重重 , 为了争权夺利彼此倾轧 。
安禄山、史思明起事的失败 , 也印证了这些地方藩镇势力为了个人地位富贵不惜谋朝篡位 , 这就给晚唐及五代十国时期篡逆之风的盛行开了一个坏头 。 此后藩镇内部兵变现象屡见不鲜 , 为了个人利益荣华富贵 , 杀主篡权者大有人在 , 而这些篡逆者里多数人并没有志在天下的雄心抱负 , 多是些小富即安的享乐者 , 更不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和朝廷对着干的 , 所以仅是藩镇内部的权力更迭 , 此也有利于唐朝国祚的延长 。
文章图片
然后 , 北方游牧民族回纥这支强大外援的帮助 。
回纥是唐朝的近邻国家 , 因此唐朝和回纥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 。 唐朝曾和回纥联盟灭掉薛延陀政权 , 同时唐朝也是回纥最大的贸易伙伴 , 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军事方面两国联系都比较密切 , 所以在唐王朝面对安史之乱的爆发而无力平叛之际 , 就第一个想到了找友邦回纥借兵协助平乱 。
当然回纥帮助唐朝平叛也有着自己的多方利益考虑 , 不会是无条件的做义务劳动 , 也提出了许多有损唐王朝主权的条件 。 但不管怎么说 , 回纥兵的勇猛善战使得安史之乱得以迅速平息 , 作为唐王朝强援 , 也大大震慑了其他藩镇的势力 , 使令各路藩镇的不敢轻易的和唐中央叫板开战 , 也有利于唐国祚的延长 。
文章图片
【汉中育儿|唐朝是如何硬撑了一百五十年才灭亡的?,安史之乱后】最后 , 唐朝南方的统治基础还是比较坚实的 。
虽然说唐朝中后期藩镇格局很散乱 , 但并不是所有节度使都是拥兵自重不听中央号令的 , 相对北方藩镇 , 南方藩镇就顺服的多了 。 源源不断的给中央输送给养 , 缺米派米 , 缺钱给钱 , 维持着唐朝中央财政的支出 , 其他藩镇并不像河北、中原的藩镇独立性那么强 , 在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 , 绝大部分藩镇还是比较听话的 。
推荐阅读
- 小星品情感|到了明清却成了年号?,皇帝的称呼:为何唐朝以前是庙号
- 景凡育儿经|从非神话传说的角度分析“刘邦斩白蛇”事件的来龙去脉及成因
- 茜茜讲育儿|嫔妃们却很害怕,古代“敬事房”是做什么的?为何太监抢着进去
- 梦娟育儿|害死妻儿,刘备若得天下,第一个灭他,五虎将唯一渣男:认贼作父
- 星星话史|但登基不到一年,就退位并去世了,他是唐朝第十位皇帝
- 老张聊史|而不自称为汉王?,刘备为何自封汉中王
- 小路育儿|韩信21名,张良62名,为何排名如此靠后呢?,刘邦分封功臣时
- 徐文聊育儿|张飞都忍不住巴结,刘备多次想''开除''他,他是诸葛亮最佩服的人
- 百家说史|我就不是奸臣,故事:唐朝大奸臣卢杞:只要皇上不认为我是奸臣
- 徐文聊育儿|被亲卫兵拦下:你就是张作霖他爹,也得站住,张作霖微服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