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激战7昼夜 用身体做导体保通信

|山上激战7昼夜 用身体做导体保通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熊厚祥
今年91岁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熊厚祥生于重庆万州 , 他于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 , 隶属于50军443团3营8连 , 后经整编转去了443团通信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 50军447团在白云山地区阻击战中歼灭美军1200余人 , 由此“白云山团”成为威名赫赫的英雄部队 。
【|山上激战7昼夜 用身体做导体保通信】熊厚祥所在的443团当时与“白云山团”共同参加了白云山地区阻击战 , 为了阻击敌人 , 443团和敌人鏖战7昼夜 , 熊厚祥所在的8连原来有199名战士 , 战斗结束后只余13人 。“我们当时只为完成任务 , 根本就不关心自己的死活 。”熊厚祥激动地说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武威、张丹
熊厚祥是1949年11月当兵的 , 一开始的战斗可谓“兵不血刃” , 当时他跟着解放军从中江县往重庆打 , 还没打到重庆 , 重庆就解放了 , “那时成都还没有解放 , 我就又跟着部队往成都去 , 结果还没抵达成都 , 成都也解放了 。”熊厚祥说 。
滚过冰封的鸭绿江
“部队没有任务了 , 路上回到了我的家乡万州 , 部队的指导员亲自带着我 , 把革命军人任命书送到家里去 。”熊厚祥介绍 , “腊月 , 我就跟着部队回到湖北钟祥县休整 , 在钟祥县修大堤 。修到9月 , 大家就在钟祥县坐火车北上 。当时我们坐的是‘闷罐子’火车 , 一路到沈阳的苏家屯 。那天正好是国庆节 , 我们吃了一顿面条 , 记忆很深 。再之后 , 我们就到吉林磐石县 。到10月中旬 , 我们就接到命令入朝了,我们先到梅河口集结 , 再从临江县入朝 。”
熊厚祥回忆 , 部队当时还没有换装 , 由于当地气候寒冷 , 入朝后没两天部队又回到国内 , 转移到丹东入朝 。熊厚祥说:“从丹东入朝是1951年1月左右 , 我们入朝时 , 部队一直跟在39军、38军的后面 。我们没有坐火车过鸭绿江 , 因为天气冷 , 鸭绿江已经封冻了 , 但江中间有些地方没有完全封冻 , 我们在中间搭着木板子过江 。过江的时候 , 怕把冰踩碎了会掉进江里头 , 所以我们都是趴在冰上滚着过江的 。”
熊厚祥说 , 那时第二次战役已经接近结束 。部队就跟在38军、39军后面 , 这两支部队一路对着敌人穷追猛打;到了第三次战役 , 熊厚祥所在部队还没真正打仗 , 到战役结束后 , 他们终于接到命令 , 由于38军要退回来补充休整 , 就让50军往前面去 , “我们打过了汉城(今首尔)以南90公里 , 但因为战线太长 , 补给跟不上 , 于是我们又接到任务 , 在白云山附近打防守阻击战 。”
跳进弹坑找掩护
熊厚祥说 , 当时447团在白云山阻击 , 他所在的443团则守在白云山旁的帽落山阻击 , 两山之间是一条北上的公路 , 把守住这条交通要道 , 正是部队接到的任务 。
“我们在帽落山上守了七天七夜 。我当时是个战斗小组的小组长 , 下面有3个兵 , 守帽落山上的一个小山头 。那时天气非常冷 , 土都冻住了 , 挖战壕、坑道都挖不下去 。守山头的前两天还没有什么危险 。后来敌人就开始向帽落山冲锋了 , 我们的武器就是手榴弹和步枪 , 每天至少要打四五回战斗来击退敌人;到第六天的时候 , 我们小组已经伤亡了两名战士 , 守到第7天 , 整个小组就剩我一个了 , 但还是要守住 。”
熊厚祥告诉采访人员 , 那时敌机在山上炸出一个接一个的弹坑 。原本因为土地太硬挖不出战壕的熊厚祥终于找到了掩体 。“我就是从一个弹坑跳进另外一个弹坑 , 在第7天我身上被弹片划伤 , 但就是简单包扎了继续打 , 最后接到命令才往后撤 。”
熊厚祥说:“我们是一个加强连 , 全连199人 , 最后只剩下13人 , 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 , 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