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代列车广播员:声音里的时代变迁

:原题为_新华网|四代列车广播员:声音里的时代变迁。
新华社南宁10月8日电(采访人员徐海涛、陈一帆)国庆黄金周期间 , 各地迎来旅游、探亲等出行客流高峰 , 一趟趟列车奔驰在祖国大地 。 车厢里 , 不时响起的列车广播 , 成为旅途的温馨陪伴 , 这声音的背后有着时代的变迁 。
“我1974年担任列车广播员时 , 南宁至北京 , 往返需要6天 , 那时车速相对慢 , 列车广播节目特别受欢迎 。 ”今年70岁的刘燕琼对早年工作场景记忆犹新 , 一台灰白色的唱片广播机 , 一沓厚厚的自制剪报以及一个裹着红布的有线话筒 , 是车厢“迷你”广播室的必备 。
“虽然工作空间不大 , 但是我们传递的内容却包罗万象 。 ”刘燕琼说 , 除乘车信息、安全事项等内容外 , 很多广播节目由广播员自编自排 。 为丰富旅客的旅途时光 , 广播员利用休息时间 , 广泛搜集新闻资讯、曲艺相声、生活小贴士等素材 , 分门别类做好编排 , 并反复练习 。
从20世纪90年代起担任列车广播员的饶立嘉出身铁路家庭 , 她说 , 当时新型内燃机车逐步取代旧式火车 , 不仅车速提升 , 车内各项设施也得到改善 。
列车更新换代 ,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 “不同时期 , 列车广播内容变化大 , 比如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 沿途美景、美食介绍就更加丰富 。 ”在饶立嘉家中的书柜里 , 自制剪报已堆了10本 。 在她看来 , 车厢里播报内容的变化和车厢外日新月异的城乡风貌 , 都是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 。
进入新世纪 , 铁路线更趋繁忙 。 在技术更新换代中 , 空调列车逐渐普及 , 广播设备由磁带机变成CD机 , 自制剪报逐渐退出舞台 , 一些内容较多、时间较长的广播节目由广播员提前录制 , 上车后再按时播放 。
【新华网|四代列车广播员:声音里的时代变迁】徐卓辉在2000年至2006年间担任列车广播员 , 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男性列车广播员之一 。 他说 , 随着音乐手机、MP3等电子产品出现 , 旅客的娱乐休闲方式有了更多选择 , 但列车广播服务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比如 , 遇到旅客突发疾病 , 我们要马上通过广播寻找列车上的医护人员 , 第一时间开展救治 。 ”徐卓辉说 , 为方便残疾旅客 , 部分列车还压缩广播室面积 , 腾出一个专门供残疾旅客使用的空间 。 每到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 , 列车工作人员还会策划节目和活动 , 给旅客送上节日祝福 。
进入高铁时代 , 一条条铁路线不断开通 , 中国高铁路网越织越密 。 与此同时 , 列车广播方式也在不断调整 , “无干扰”旅途播报服务广泛铺开 。 2019年4月起 , 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担当值乘任务的动车上 , 一个女孩成为旅客“最熟悉的陌生人” 。
这个女孩叫李牧洵 , 是一名“90后”铁路职工 。 “现在许多动车、高铁不再设置广播员岗位 , 城市简介、到站信息、安全提示等列车广播都是我提前录制的 , 由乘务员负责播放 。 ”李牧洵说 , 列车广播方式和内容不断调整 , 核心一直是为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
在不同的时空 , 一代又一代列车广播员用声音温暖广大旅客 , 他们的声音也为时代留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