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科技|明年上半年最好手机更好小米11、华为P50、三星S21,今年换手机
【火科技|明年上半年最好手机更好小米11、华为P50、三星S21,今年换手机】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为:今年换手机 , 明年上半年最好手机更好小米11、华为P50、三星S21
小米11
文章图片
最近米粉对数字系列下一代产品 , 也抱有很高的期望 。 真正的全面屏来了 , 真机实拍图也随之曝光 。 虽然小米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探索 , 但小米也一直坚持攻破技术的难关 , 花了将近快一年的时间 , 到现在2020年8月份屏下摄像头技术终于达到可量产阶段 , 这个好消息让人太振奋人心了吧!小米近几年在续航方面下了很足的功夫 , 不仅提升了电池容量 , 还将充电功率提升至120W , 并在小米10至尊纪念版上首发 。 不过 , 小米11能否用上120W快充还是未知 , 但鉴于5G网络的功耗 , 其内置电池肯定会采用大容量 。 小米11将会在21年上半年上市 , 不过发布时间会比今年的小米10pro提前一些 。 小米11作为新款旗舰 , 曝光的参数中最大的变动是处理器 , 小米11将会搭载台积电5纳米工艺打造的骁龙875处理器 , 摄像头会采用矩阵四摄 , 主摄像素为1.5亿像素 , 比小米10pro提升了5000万像素 , 另外是2100万像素超广角+4000万像素变焦+800万像素微距 , 可以说这次相机配置做了极大的努力 。 从今年的小米10系列 , 我们能够得知 , 小米旗舰真的向高端市场迈进了 , 小米11的价格想必也会提升 , 如果小米11上市 , 你会选择第一时间购买吗?
华为P50
文章图片
致力于选择一款设计精美 , 性能强悍 , 有品牌优势的高端旗舰 , 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也成为了众多机型中最突出的产品 。 华为P50将搭载联发科的天玑2000芯片 , 极致的5纳米工艺打造 , 性能方面无与伦比 , 据说是能够和A14抗衡的一款5G芯片 。 华为P40据说将内置一块5400毫安电池 , 支持10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快充 , 据悉有线快充下不到30分钟就能充满 。 另外 , 据说这次的存储方面只提供512GB的大内存 , 给用户足够多的存储空间 。 相机方面 , 华为P50这次曝光的消息不多 , 华为P50搭载徕五摄 , 不过五颗摄像头中只曝光了一颗一亿像素的徕卡主摄 , 支持IOS光学防抖 , 且加入了新定制的传感器 。 目前从参数来看 , 最让人欣慰的是鸿蒙系统 , 这款基于微内核打造的系统上线后 , 华为就不用受到安卓系统的限制了 , 同时鸿蒙系统和电脑、平板等平台都已经打通 , 相信会给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 。 据说华为P50将会在明年的三月份上市 , 大家觉得如何呢?
三星S21
文章图片
三星S21的背面延续了三星Note20的设计风格 , 左侧竖排的相机模组 , 三颗摄像头尤为显眼 。 亿级像素主摄+超广角、潜望长焦、ToF组成四摄 , ToF镜头在闪光灯下面 , 由于面积较小 , 几乎不可见 。 不过三星既然决定使用亿级像素的摄像头就不会轻易更改 , 三星Note20Ultra用的也是1.08亿像素摄像头 。 三星手里还有超大底的1.44亿像素主摄 , 估计三星S21Ultra用的就是这颗摄像头 , 届时将与华为P50Pro争夺真正的DXO第一 。 三星S21会成为首批搭载高通骁龙875芯片的手机 , 它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 。 三星决定从S20以后的旗舰以年份命名 , 明年年初发布的三星S系列旗舰就是S21 , 而不是S30 。 提前推出说明高通下一代旗舰芯片骁龙875进展顺利 。 S21系列与S20系列一样也有三款 , 分别是6.2英寸小屏S21、6.7英寸的旗舰S21+以及6.9英寸的超大杯S21Ultra , 电池容量分别是4000mAh、4800mAh、5000mAh 。 三星S21系列也将无缘屏下摄像头 , 因为三星不确定是否现在要在自家的旗舰手机上采用这项技术 , 所以S21系列很可能还是采用挖孔屏设计 。
推荐阅读
- 七号人称说科技|华为始料未及?台积电又成了“炮灰”?新风暴说来就来
- 大众新闻|众安科技荣获“今日·保险中介榜”年度Insurtech独角兽
- 雷科技|朋友圈都在秀的“互联网勋章”到底是什么?
- 快科技|小米10至尊纪念版妙享功能升级:手机与Windows电脑合体
- 七号人称说科技|再给华为一颗糖?美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先给华为一巴掌
- 小米科技|小米旗舰再“搅局”!144Hz+2K+百倍变焦,5纳米性能赶超A14
- 科技小乐乐|12:你想太多了,跌至4784元?全网刷屏的琼版iPhone
- 雷科技|12直降1500,海南版真有这么香?,iPhone
- 科技小乐乐|为什么国内有人已拿到iPhone12却不敢开机?
- 浪浪科技|亚马逊42%的评论为虚假评论,报告:疫情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