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你我可能都有所察觉 ,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社交软件 。
我们早起的第一件事不是上厕所 , 而是开手机查信息 , 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不是说晚安 , 说完晚安之后还得再刷会儿微博 。
但是网飞的新纪录片《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要说的 , 并不是“社交网络侵蚀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这种俗辣的观点 。 相反 , 《智能陷阱》逼我们思考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这些社交 APP 都是免费的?为什么用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却不用付钱?
面对大多数时候以免费面目示人的互联网 , 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基本的事实:免费从来就不是一种商业模式 , 广告才是 。 《智能陷阱》揭开了这种“免费”背后的真相:在靠广告盈利的商业模式下 , 每一个公司都在拼命研究怎样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 好向广告商卖出更高的价钱 。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 互联网巨头们不惜研究人类的成瘾机制 , 诱导人们产生依赖 。 然而算法的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假新闻四起、政治极化、青少年自杀率激增……最终就连开发者本身也深陷算法的枷锁无法逃脱 。
【品玩|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品玩|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本文插图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用 90 分钟 , 《智能陷阱》讲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 , 那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
品玩|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本文插图
商业模式之恶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免费软件 。
如果你没有付钱 , 那真相只有一个 , 就是你付出了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 你的隐私 , 你的时间 。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隐私本身并不是我们最在意的问题 。 面对互联网的便利性 , 人们纷纷用脚投票 , 从私密性更好的传统通讯方式倒戈向了社交网络 。 很多人会想 , 谷歌只是一个搜索框 , Facebook 只是一个看朋友们动态、看朋友们照片的地方 , 就算它们知道了我搜了什么内容正在关注谁 , 又能怎样呢?
然而人们没有发现的是 , 利用这些私密信息 , 平台会更好地夺取他们的注意力 , 并且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时间打包卖给广告商 。
品玩|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本文插图
了解你 , 才能更好地控制你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智能陷阱》借投资人之口说明了这个商业逻辑 。
罗杰·麦克纳姆(Roger McNamee)是硅谷著名投资人 , 也是 Facebook 的早期投资者之一 。 麦克纳姆表示硅谷的商业模式已经出了“道德问题” 。
“在硅谷的前五十年 , 公司制造产品卖给顾客 。 比如微软卖给顾客软件 , 苹果卖给顾客电脑 , 这都是简单又健康的商业模式 , ”麦克纳姆说 , “然而过去十年 , 硅谷最大的公司们 , 恕我直言 , 一直在做‘卖用户’的勾当 。 ”
“我们不为社交产品付钱 , 为产品付钱的是广告商 。 我们不是顾客 , 广告商才是顾客 , 而我们是被销售的产品 。 ”
品玩|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只想赶紧扔下手机逃跑
本文插图
罗杰·麦克纳姆 , 图源:《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因此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下 , 用户不付出隐私成本就获得服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 那么如果社交软件不收广告商的钱 , 转而向用户收取运营公司和 APP 所需的费用 , 比如用户每刷 1 小时微博就支付一定费用 , 这种模式行得通吗?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
以 Facebook 为例 , 根据本年度第一季财报 , Facebook 第一季度来自于广告业务的营收为 174.40 亿美元 , 同时期 Facebook 月活跃用户约为 27 亿 。 也就是说 , Facebook 每季度至少要向每位用户收取 52 元才能维持目前的收入水平——如果这些用户还坚持使用收费版的 Facebook , 没有转而使用其他多如牛毛的免费社交软件的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