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七旬儿子亲情陪伴九旬母亲,一片孝心深藏中条山深处
这是今年夏天摄影师在晋南中条山区采风时拍摄到的一组画面 , 记录的是一个七旬儿子细心陪伴九旬母亲的故事 。
本文插图
在常人眼中 , 年过七旬就该放下过往享受天伦 , 可是已经72岁的李德山老人却怎么也放不下自己 。 面对90岁高龄的老母亲 , 李德山坚称自己还是个孩子 , 一个年过古稀还可以喊着妈妈的老小孩 。 面对镜头 , 李德山老人一边剥离杏核 , 一边讲述一对老人的山中生活 。
本文插图
这些年 , 为了年迈的老母亲 , 李德山放弃儿孙绕膝的快乐 , 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 , 悉心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 , 把一份孝心深藏在寂寞山中 , 没有光环和荣誉犒赏 , 没有十里八乡的口碑传唱 , 只有平平淡淡日子里一对母子在山庄窝铺相守 。 老李说 , 伺候老母 , 天经地义 , 床前尽孝做儿子起码的本分 。
本文插图
李德山老人介绍 , 72年前他出生在中原伏牛山中贫苦农家 , 五十年前跟随父母逃饥荒来到晋南 , 在中条山中落户 。 记忆中 , 为了一家生计 , 母亲起早贪黑 , 含辛茹苦 , 但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 母亲有着千千万万母亲一样的品性 , 善良、勤劳、坚强、坚韧 ,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暗暗发誓:将来长大后一定干成大事 , 好好孝顺母亲 , 给老人幸福的回报 。
本文插图
然而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李德山的想法在那个年代成了泡影 , 一没有读下书 , 二没有当过兵 , 或许是命运安排 , 他到底没有走出大山 。 与父母一样 , 安分守己 , 面朝土背朝天 , 日出而作 , 日落而息 。
本文插图
母亲叫张改焕 , 今年整90岁 , 半文盲没文化 , 大字认不得几个 , 但明白事理 , 一直在鼓励儿孙读书学文化、走出大山闯世界 。
本文插图
在生活中 , 她又是个低调的人 , 自强中带着自卑 , 特别是年事已高的这些年 , 不想连累别人 , 不提任何要求 。 一生中 , 她去过最远的城市就是跟着儿孙们去了一趟县城 。 那是前年 , 位于县城附近移民小区的安置房分配到手后 , 老人坚持爬上了六楼 , 看了一眼新房 , 很高兴 , 吩咐把房子留给在外打工的孙子 , 自己则坚持留在山里 , 态度很坚决 , 一把老骨头了 , 哪里也不去!
本文插图
因为移民搬迁必须拆旧复垦 , 原有的李家土窑宅院已荡然无存 , 只好借住自家亲戚一处废弃的土窑里 , 用老人的话就是“搞天天” , 依恋故土 , 住惯土窑的人 , 也许只有这样他们心里才踏实 。
本文插图
老李说 , 父亲年轻时受苦受累走得早 , 母亲一生不易充满坎坷 , 现在最需要的是亲情 。 子女是老人身边是无法替代的亲情 , 在母亲身边相伴是老人最好的慰藉 。
本文插图
【中条山|七旬儿子亲情陪伴九旬母亲,一片孝心深藏中条山深处】
推荐阅读
- 金灿荣是一个非常虚假的人
- 金灿荣为留美儿子、儿媳举行盛大婚礼
- 减肥餐搭配|儿子,你真长大了!你这个年龄阶段,比爸妈那时候“厉害”多了!
- 诱谣的金灿荣为留美博士儿子和儿媳举行婚礼
- 日作诗三千首的天才,仍然不如韩寒,公证处档案
- 这里是两千万离开我儿子。女主角需要走哪些程序
- 杭州日报|高速上老爸开出10公里猛然想起:儿子呢?10岁男孩一句话惊呆众人…
- 光明网|父母将儿子遗忘在服务区,开出10公里才想起,并向警方求助
- 光明网|无语!家长开了10公里猛然想起:儿子呢?10岁男孩淡定等待:不是第一次了
- 青年|儿子湿着裤子从幼儿园回家,宝妈群里质问老师,却遭同学家长反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