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这样教写作的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这样教写作的
1939年 , 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 , 成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 , 沈先生对文学创作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 并且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在《我的老师沈从文》中 , 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的讲课方式 , 今天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 , 希望能在关于孩子的创作上对你有所思考 。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这样教写作的
本文插图

沈从文与汪曾祺
文/汪曾祺
01
创作能不能教?怎么教?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 。 三门课我都选了 , ——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 , 其余两门是选修 。
西南联大的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种 。 中文系的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概论、文学史(分段)……是必修课 , 其余大都是任凭学生自选 。
诗经、楚辞、庄子、昭明文选、唐诗、宋诗、词选、散曲、杂剧与传奇……选什么 , 选哪位教授的课都成 。 但要凑够一定的学分(这叫“学分制”) 。 一学期我只选两门课 , 那不行 。 自由 , 也不能自由到这种地步 。
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 。 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 。 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 , 作家是社会培养的 。
这话有道理 。 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 。 他教的学生后来成为作家的 , 也极少 。 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 。
沈先生的学生现在能算是作家的 , 也还有那么几个 。 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 , 用什么方法教 。 现在的大学里很少开创作课的 , 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教 。 偶尔有大学开这门课的 , 收效甚微 , 原因是教得不甚得法 。
教创作靠“讲”不成 。 如果在课堂上讲鲁迅先生所讥笑的“小说作法”之类 , 讲如何作人物肖像 , 如何描写环境 , 如何结构 , 结构有几种——攒珠式的、橘瓣式的……那是要误人子弟的 , 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 。
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 , 很能说明问题 。 如果要讲 , 那“讲”要在“写”之后 。 就学生的作业 , 讲他的得失 。 教授先讲一套 , 让学生照猫画虎 , 那是行不通的 。
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 ,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 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 。
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 。 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 , 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 , 都发表了 。 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的那一班出过些什么题目 , 我倒不记得了 。
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 , 然后才能学组装 。 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 , 是有好处的 , 这可以锻炼基本功 。 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 , 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 , 篇幅很长 , 而功力不够 , 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
沈先生的讲课 , 可以说是毫无系统 。 前已说过 , 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 , 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 。 他是经过一番思考的 , 但并不去翻阅很多参考书 。
沈先生读很多书 , 但从不引经据典 , 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 , 从来不说亚里斯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 。
他的湘西口音很重 , 声音又低 , 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 , 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 。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汪曾祺:我的老师沈从文这样教写作的
本文插图

沈从文
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 , 非常自制的 。
他不用手势 , 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 , 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