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是怎么出道的



|姜文是怎么出道的
本文插图

1963年1月5号 , 一个男孩出生在唐山 。 医生来登记新生儿姓名 , 他爸在部队没回来 , 他妈表示还没起名儿 。 医生做主 , 他爸是当兵的 , 那就叫他姜小军吧 。
姜小军他爸姜洪齐是个工程兵 , 喜欢文学 , 也动手写小说 , 有报社想调他去当编辑 , 但部队不放 , 他妈高阳是小学音乐老师 。 姜洪齐常年不在 , 跟着部队到处跑 , 姜小军在唐山农村的姥爷家度过大半个童年 。
离开姥爷家回到父母身边 , 姜小军又跟着跑了很多地方 , 先去了贵州 , 又搬到湖南 。 他爸部队老放电影 , 他老看 , 看的多了 , 就不再只满足于看 。 七八岁时 , 姜小军开始用纸剪一些人物 , 编上故事 , 用幻灯放给其他小孩儿看 , 还要注明是哪个电影厂拍的 。 这是他最早的导演作品 。
除了导演 , 姜小军还喜欢表演 。 在贵阳上小学时 , 学校排话剧《消息树》 , 姜小军演了一个美国兵 , 那是他第一个舞台角色 。 姜小军平时就爱模仿人 , 邻居看了都觉得有点意思 , 就是这孩子实在是丑 , 要不以后还真能当个演员 。 人们说的多了 , 姜小军也跟着认同了自己的丑 。
1973年 , 姜小军10岁 , 全家结束奔波 , 定居北京 , 住在东城区内务部街5号大院儿(后改换门牌为11号) 。 院儿里出了很多搞文艺的人 , 姜小军每天一睁眼 , 就在这个环境中蔓延生长 。
其实姥爷早给姜小军起好了名字 , 叫姜文 。 上小学时在班里 , 这两个名字一直被乱叫着 。 直到定居北京 , 趁着还没人知道姜小军 , 姜文才终于固定下了名字 。 姜文下边还有一个弟弟 , 一个妹妹 , 弟弟叫姜武 , 妹妹叫姜欢 。 姜武原来叫姜小兵 , 也是医生起的 。
进京后 , 北京不承认贵州的学历 , 姜文又在西直门一小重读了一遍六年级 , 一年后在北京72中上了中学 。 姜文4岁入学 , 10岁就小学毕业了 , 所以他比同班同学都小两岁 。 在72中 , 班上有个同学叫英达 , 二人交好 , 还坐过同桌 。
英达常去5号大院儿找姜文玩 , 一帮大院儿子弟 , 一起抽烟 , 一起拍婆子 , 一起弹吉他唱苏联歌 , 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
姜文上中学时就爱演戏 , 每次看完话剧和电影 , 回来就给大家学 , 看过的人都说像 。 英达老撺掇姜文 , 让他去当演员 , 还给他推荐了一些剧本 。 英达他爸英若诚当时是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 , 姜文通过英达知道了人艺 , 爱上了话剧 , 觉得这帮人特别有本事 。
姜文最爱于是之的《茶馆》 , 看过二十多遍 。 到后来 , 里边的台词他倒背如流 , 还能模仿演员的音色 。 他从于是之身上找回一些自信 , 演员还是得看演 , 演比脸重要 , 于是之长得也不行 , 大家照样喜欢 。 那时姜文的理想就是去人艺当一个话剧演员 。
姜文在72中连初中带高中 , 一共上了六年 。 1979年高考 , 英达报了北大 , 考上了 , 姜文报了北电 , 没考上 。 落榜后 , 姜文整天瞎晃 , 但他心里不慌 , 觉得有年龄优势 , 有晃的资本 。 英达来找他 , 鼓励他继续考 , 这回报中戏 。
第二年 , 姜文报了中戏表演系 。 考试那天 , 英达骑自行车驮姜文去了考场 。 考小品时 , 姜文幽默、松弛的表演拿了高分 , 可到了考形体和声乐时 , 老师们对他就没那么满意了 , 本来已经算淘汰了 , 但姜文在考试中朗诵的那段契诃夫的《变色龙》 , 摒弃做作 , 自然贴合的状态打动了班主任张仁里老师 , 张老师力主留下姜文 。 最终 , 姜文被破格录取 。
中戏四年 , 姜文功力大增 , 表现出众 , 练就了自己塑造角色的独特方法 。
1984年 , 姜文从中戏毕业 。 他想去人艺 , 却被分配到了另一个话剧团体 , 青艺 ,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 姜文在青艺演了一年多后 , 被陈家林导演看中 , 找他去演电影《末代皇后》中的溥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