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我和我的家乡》跟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关系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宁浩:《我和我的家乡》跟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关系


宁浩:《我和我的家乡》跟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关系

----宁浩:《我和我的家乡》跟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关系//----

宁浩

外地亲戚上城里来看病 , 这事儿大家经常遇到 , 导演宁浩也遇到了 。 除了对疾病的忧心 , 亲戚还担心在北京看不起病——虽然有农村医保 , 但是不知道能报多少 , 北京是否覆盖 , 便不敢做手术 。 宁浩说 , 你别想后面那些问题 , 我们可以帮助你 。

可一旦涉及金钱 , 平等的亲戚关系似乎多了一点亏欠 , 这让宁浩有点尴尬 。 等到做完手术 , 亲戚惊喜地发现医保可报销百分之八九十的费用 , 一下如释重负 。 亲戚又回到长辈的位置上 , 双方重新平等了 。

这事对宁浩触动很大 , 农村医保惠及农民 , “确实是政府办的硬事” 。 在接到《我和我的家乡》“命题小作文”任务后 , 宁浩觉得可以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异乡人的小故事 , 于是就有了分单元《北京好人》 。

此前在《我和我的祖国》中 , 宁浩执导的《北京你好》单元影片 , 以出租车司机“张北京”的视角看奥运会背景下的北京 。 这次葛优在《北京好人》中饰演的角色 , 沿用了“张北京”的名字 , 虽换了个职业 , 性格依旧吊儿郎当、不着四六 , 喜剧色彩颇浓 。

一直以“黑色幽默”“荒诞”“疯狂”为创作风格的宁浩 , 最近的作品多了些温情的底色 。 即将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 , 以5个具有代表性的“家乡”为蓝本 , 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真情故事 。 作为该片总导演 , 宁浩总结 , 整体策划与出发点是3个关键词:变化、空间、小人物视角 。

在筹备阶段 , 宁浩和张艺谋、张一白商量 , 要用一个主题把各个单元串在一起 , 最后他们找到一个核心词——“变化” , 家乡和千家万户都因为全面小康和精准扶贫而发生变化 。 确定主题后 , 如何串起来?《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结构是时间轴 , 每10年一个故事;在《我和我的家乡》中 , 连接线变成了5组空间概念 , 散落在中国版图上的东西南北中 。

宁浩习惯以小人物为视角讲故事 , 把落点定位在“人” 。 “家乡和祖国这两种力量感是不一样的 。 提到祖国会让人们觉得很宏大 , 有血脉贲张和自豪的感觉 , 而提到家乡则特别温暖 。 家乡应该是更具体的关于人的描述 , 关乎每个个体” 。

中青报·中青网: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 , 叙事落点发生怎样的变化?

宁浩:提到家乡就像想起母亲 , 想起家庭一样 , 是非常人性化、人格化的 , 它应该是更具体地描述“人” , 以及每个个体与事情的关系 。

《我和我的家乡》有几个关键词:变化 , 空间 , 还有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里的小人物视角 , 这三点是比较核心的 。 然后大家就开始各自领任务 。 我延续性地接着做北京的故事;沈腾、闫非、彭大魔都是东北人 , 所以他们很自然去东北 , 在东北体验生活 , 在那里进行创作 。 邓超、俞白眉导演的单元 , 俞白眉是西安人 , 就去了西北 , 在陕西进行创作 。 徐峥是上海人 , 他在千岛湖那边开始创作 。 只有陈思诚 , 他是一个东北人 , 但是他一跳上来就说 , “我要去西南!”他自己也很想去西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