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家|重温《论语》经典,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二 )


“请问 ,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表示 , 自己回答不了 。 (子路不对)
后来 , 孔子知道了 , 就教子路:“哎呀呀 , 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女奚不曰” , “女”在这里是个通假字 , 就是“汝”的意思 , 就是
“你”;“奚”在文言文中常被用作副词 , 意思是“为什么” 。 )
孔子接着说:“(你和他说)这个人呀 , 用功起来会忘了吃饭 , 快乐起来就忘了忧愁 , 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 ”
没错 , 这就是那句“发愤忘食 , 乐以忘忧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那么 , 孔子为什么要用这三点来形容自己呢?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三点 。
先看第一点 , “发愤忘食”,也就是用功起来忘了吃饭这一点 。 这一点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 , 你们可能会说:大人们为了加班会顾不上吃饭 , 我自己做作业有时候也忘了吃饭(或许你们玩游戏也会忘了吃饭吧)……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 。
但我们要知道 , 孔子其实并没有教人要“忘记吃饭” , 恰恰相反 , 他在吃饭方面还相当讲究呢!《论语》里有专门的段落说他吃饭有多讲究 , 其中就特意提到“不时 , 不食” 。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按时吃饭 , 不行 , 不可以 。
吃饭要按时 , 这不光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 也是一种修养 。 比如有些人 , 遇到不开心或令人担忧的事情会茶饭不思 , 会说:“唉 , 都这样了哪还有心情吃饭啊……”其实 , 这根本无助于解决问题 , 还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 相比之下 , 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按时吃得下饭的人 , 给人的感觉肯定要靠谱得多 , 这也说明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 所以 , 吃饭按时、有规律 , 对身体和心灵的健康都是有好处的 , 而且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让人放心的可靠的人 。
那么 , 既然吃饭在孔子眼中是怠慢不得的正经事 , 那他为什么还会因为用功而忘记吃饭呢?这说明了什么?
首先 , 这说明孔子不是一个刻板无趣的人 。 按时吃饭这个习惯固然对身心都好 , 但是倘若顿顿饭都死守规矩 , 那就过于僵硬、机械了 。 孔子教导我们对待规矩的方式可不是这样的 , 有关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进一步了解到 。
更重要的是 , 这说明孔子活着毕竟不是为了吃饭 。 当然 , 在这一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和孔子一样 。 就像雷锋叔叔曾经说过的:“吃饭是为了活着 , 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 ”
当然 ,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做一件事要专注 , 而不是说可以经常忘了吃饭 。 这才是“发愤忘食”的关键 。 有了这样的专注 , 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会有所成就的 , 不是吗?
商业家|重温《论语》经典,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写给孩子的论语课》
再来看第二点:“乐以忘忧 。 ”
说起孔子的忧愁 , 可比我们一般人的忧愁要大 , 也要多 。 在学生时代 , 我们的担忧无非是明天下雨不能出去春游 , 后天考试还没复习好怎么办 。 而孔子是忧国忧民 , 忧这世界会不会变好 , 忧自己的理想能不能实现 。
就算往现实里说 , 孔子在列国之间奔走 , 兵荒马乱的 , 危险总是有的 , 断粮饿肚子的事情孔子也遇上过 , 甚至被人追杀的情况也碰到过 。 如果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情、忘记忧愁 , 还是挺厉害的吧?
唐朝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句诗 , 叫“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算不得“乐以忘忧” 。 那孔子的“乐以忘忧”该是什么样呢?
这里举一个孔子传人的例子 。
明朝有一位大思想家叫王阳明 , 他还是大政治家、军事家 。 可以说 , 他是孔子在近两千年后最典型的传人之一 。 有一次 , 他的一个学生病了 , 他去探病 , 问这个学生感觉怎样 。 学生说:“功夫甚难 。 ”王阳明说:“常快活 , 便是功夫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