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

引导学生建立反省内省的机制,提升自我认知的能力,了解自己,成为自己,从而可以形成个性化的自成体系的有最佳动机的学习能力。
■网友的回复
跟你分享一句话,这是我们老师上课说的:“我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我教育他是为了让他在十几年成人后能生活的更好,能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能让他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我希望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成长的更晚一点,这样他就能发展的更全面更深刻”
■网友的回复
家庭教育的话,教育的战略我认为是不变的,也就是言传身教。父母的行为素质孩子都照着学,所以自身的积极上进为人处事等等,就是最大的教育。至于社会的发展只不过要求父母要不断的学习,不能停止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不能停止进步。当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对世界不断充满好奇不断自我探索,自然会学的比老一辈快得多
■网友的回复
首先感谢邀请。
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下梳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解决您的疑惑。
先哲们这么说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区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是从耳朵进来,进入心中,传遍全身,影响到行为;而“小人之学”则是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长,所以难以影响到整个人。
讲道理让一个民主的家长变得粗暴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
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孩子经常很固执逆反,不管家长怎么说,就是不听。
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不讲道理,怎么做呢?
用具体的行为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
孩子有很多家长认为不当的行为,都是因为孩子不会“换位思考”,很多家长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苦于不知道怎么让孩子“懂这个道理”,用嘴巴“讲道理”就变成了家长最直接的方式,下面这对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广州番禺张中良夫妇收养了10个孤儿,孩子做错事,张中良与妻子不会责骂他们,也不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来完成对一个道理的认识。
比如,有一次,张中良让家中的小女儿慕恩带着眼睛看不见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不知为何慕恩将美春一个人丢在了外面,独自回来了。张中良知道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小慕恩做了一个体验:用毛巾蒙住慕恩的眼睛,让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从此以后,慕恩变得特别懂事。这一个细节,足以让我们对张中良夫妇更加敬佩,他们也许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对教育的理解却那样透彻,没有对孩子的真爱,是不可能有这份悟性的。
用童话的思维引导孩子
童话心理学是本号一直在宣传和推动的一种方法,下面这位家长的做法,与此法不谋而合:
有位妈妈,从孩子一岁半时,开始每晚给孩子刷牙,可小家伙怎么都不配合,任凭妈妈讲多少道理都没用,刷牙成了天天必打的战争,总是弄得双方都不愉快。
后来,这位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孩子有一个很喜欢的小熊玩具,妈妈在晚上要刷牙前跟孩子说:“宝贝,小熊这么长时间没刷牙,牙疼了,长龋齿了,你帮它刷刷牙好吗?”孩子很乐意地接过妈妈准备好的牙刷帮小熊刷起来。
给小熊刷完牙后,妈妈表扬孩子刷得好,并说:“小熊真乖,给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然后问孩子:“宝宝想不想让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会好好配合妈妈刷牙?”孩子高兴地说好,史无前例地配合妈妈刷牙。这样几天下来,孩子再也不厌烦刷牙了。
让“自然后果”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有个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类的话,孩子都不听,就是哭着要下楼。
后来,家长按家教指导师的建议,当孩子临睡前想下楼,就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
家长照做后的情形如下:
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家长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家长抱着回家。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一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让刷牙就刷牙,让脱衣服就脱衣服。
看完上面这些方法,可能你会说,好象没什么新鲜的,都是些老生常谈。非常对!就是老生常谈,但为什么家长做不到呢?
你意识到心中的执念吗
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确实让人感觉棘手。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生活,总会发现根源在于家长的固执。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劝说孩子服从,让弱小的孩子举起想法的白旗。如果有人告诉他说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他会觉得被冒犯、被挑衅,非常生气。他们爱自己的想法超过爱孩子,而孩子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投降”中,心理逐渐被打垮,如果没有阅读或其他思想导师扶植其精神之树成长,思想就会逐渐萎缩或变态,思维方式慢慢变得畸形。
口头教育要适度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这里另有3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技巧,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第三,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网友的回复
让孩子愿意努力学习的人性方法!
我是山东女婿,半月前回日照五莲。某天,陪 5 岁孩子一起,去树林找蜗牛壳。
2 小时后我累了,且还得去帮媳妇买一堆东西,说:“咱回去吧?”“不行,我还得找蜗牛壳呢”孩子玩 high 了,说啥也不走。
不能硬拽,我开始用人性琢磨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需求是继续玩。我的需求是马上买东西回去。利益不一致,无法共赢。肯定崩!没有需求,就刺激需求、产生需求,从而达到一致。
人性里有“炫耀”的心理,我说:回去把蜗牛壳洗干净,晚上给下班回来的姥爷看,好不好?“可以啊,但我想多找一点。”
“但你得洗洗啊,要不多脏啊”“洗又花不了时间。”“但给姥爷看,得先用清 水冲、洗衣粉洗,再用清水冲,最后拿抹布轻轻擦。最后亮晶晶的给姥爷看。好不好?”
“好。”
“但我们还得给妈妈买果冻、薯片、益母草、章鱼烧、泡芙,得赶紧去,再回家洗,否则就来不及了。”“好的。”
我就拉着女儿去了商场,买了东西,回了家。这事儿就成了!
结论:
(1)人是利己的动物,当人不按你的意志去做时,是因为利益不一致;
(2)想让别人按你的想法做,第一,明确他的需求,第二,告诉他具体方法。没有需求,要刺激需求。
启发:
(1)运用到中学生上,整天给他们讲:考个好大学,才有出路,才能找个工作。这太远。99%的人是短视的。这是人性。
要想孩子听话,好好学,要提出短期利益。附我之前相关总结:不同时期,人的利益诉求点不一样。
刚毕业的人,核心利益诉求是:挣钱、买房。所以父母的絮叨:别熬夜,注意身体,他们听不进去。因此,他们最容易受的骗是:成功学、传销!
中年男性,刚完成职场准备期(人脉、资源、能力获得证明),正是事业上升的前夜。核心利益诉求是:升职或更高收入。所以,对孩子照顾很少。一年一次的同学会,开始不自觉地比较。谁都别怪,人性使然。
中年女性,职场进入稳定期。重心转入:青春期的孩子(小升初、中考)。因此, 他们容易受的骗是:旅游地产,不毛之地的海景房。
老年人的首要利益诉求点是:健康、活着。突然重视健康的原因是:身边亲朋的英年早逝,或身体某零件的报警。所以,老年人朋友圈,最常转发的是养生文章:《什么时候吃枸杞子最好?怎么吃?》或《神奇的绿豆汤,竟然能预防这 99 种病!》。因此,他们容易受的骗是:保健品。
因此才有老话——无欲则刚。
回到正题:
青春期孩子的典型欲望是:
(1)在同性面前,出类拔萃,名列前茅;
(2)更能赢得异性的认可。
体现在:
(1)都想在倾心的异性面前,潇洒走一回,赢得瞩目和关注;
(2)课堂上,同学们都不会,就自己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会高兴好几天。
因此,游说时,别说什么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个好生活。就如同告诉你,六年后可以升副局级。这个太远,不解渴,没感觉。
而是可以游说:在你的狐朋狗友面前,考个好成绩,脸上也有面。你班里的某个女生,也会多看一眼。(这两句话,是直戳内心刚需的!)
女性,远古愿找强壮的;近代年少时,倾心于阳光帅气或聪明(或分数高)的; 工作后,愿意找多金的,至少有房。这是人类这种动物本能生理反应和人性本能出于“安全感”的需求,非常正常和无可厚非!
很多东西,要想体察到本质,必须对人性理解得非常精准和通透!
大部分人(或孩子),都是愿意只享受结果,而不愿意付出,或只付出一两天, 三分钟热度,就偃旗息鼓。所以,才在文学作品、游戏里,达到精神世界的满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习一般的青春期孩子,都有看动漫、小说、玩游戏的爱好。
这也是为什么《锦绣未央》等这种电视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女主角,从小命运悲惨,独得男一、男二、男三的全部宠爱,一步步走向权力或财富巅峰的故事。
或周星驰电影、成龙电影讲述的大多是小人物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故事。这就是“观众心理学”!
让人有代入感,在现实世界里很难完成的事儿,在影视、文学作品里,都得到了满足。使人的精神产生愉悦!
《锦绣未央》被多家编剧告了,表面看是真的因为“侵权”,其实,这是影视编剧创作时,大家都用的一套固定“公式”。
同理,激励孩子心理,同样是一套固定公式:(1)明确他的需求;(2)给出具体策略。
■网友的回复
谢特邀~~
~~~~~~~~~~~~~~~~~~~~~~~~~~~~~~~~
小猪导师来回答这个问题~~有其他问题可以微公众号搜索:小猪趣学~~
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下面随丽星小编一起看下教育孩子的8种最有效的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