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 , 明神宗驾崩 。 八月 , 皇太子朱常洛即位 , 宣布次年改元泰昌 。 其在位仅一个月即病逝 , 被称为“一月天子” 。 泰昌年号钱是由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补铸 。 由于此币为补铸性质 , 当时所开铸钱监不多 , 铸造时间短 , 导致泰昌通宝存世量较少 。 目前公认的四大铸地中 , 就有三个是藏家耳熟能详的大名誉版 , 现择其精要加以说明 。
▌南直隶版与浙江版
泰昌通宝“南京版” , 昔在泉界一直埋没于“南版”中而名声不显 , 直到近年来方受关注 , 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 。 此版的关注度似乎已赶上了“大字心泰版”与“大泰隶昌” 。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南京版(正、背)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大字心泰版(正、背)
该版面文书法含蓄可人 , 在具备所有“南版”风格外 ,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 即其面文中“通”“宝”二字书法风格与万历通宝“南京版”面文一脉相承 , 甚至日本泉界还将南京所铸万历通宝中的“勾厂版”称呼为“泰昌手” 。 此说其实不妥 , 毕竟是先有万历 , 后有泰昌 。
“南直隶版”存世量在各版中相对较大 , 不论是“双点通”或者“背星” , 其面文风格近乎“南京版” , 而“通”“宝”二字却和万历通宝“南京版”有区别 。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双点通版(正、背)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双点通背星版(正、背)
泉界曾有观点认为 , 明晚期只有“两京一川”三处铸造了泰昌通宝 , 现存所谓“南直隶”为“南京版”大字 。 不过 , 随着近年苏、皖、沪等地出土的“南直隶”版别愈加丰富 , 该观点更需辩证看待 。
浙地所铸泰昌通宝面文与“南版”风格相近 , 总体更为细长 , 常见的“浙江版”面文“泰”字呈退状 , “通”字“甬”部起笔出头与竖直方向逆时针约成30~45度夹角 , 且“甬”部的点半含于其下的“用”部 , 宛如初升朝阳 。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浙江版(正、背)
南直隶与浙地钱监铸币过程中 , 存在过泰昌通宝与万历通宝的合号钱 。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万历通宝合背(正、背)
《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编》中载有一枚合号钱 。 从拓片上看 , 一面为南直隶风格的泰昌通宝 , 一面为万历通宝背公版面文 , 钱体失圆且有磕 。 《简明钱币辞典》中的一枚合号钱 , 一面文为“异体泰”的泰昌通宝 , 一面为“南京版万历通宝勾厂版” 。 《大明泉谱》中载有上博藏品合号钱一枚 , 一面为南版风格泰昌通宝 , 一面为“南京版万历通宝勾厂版” 。
▌北京版
今天 , “北京版”这一版名 , 反倒不如“大泰隶昌”如雷贯耳 。 实际上 , 北京版是由三个大版“大泰隶昌”、“背月版”、“月手”组成 。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大泰隶昌版(正、背)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泰昌通宝背月版(正、背)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
文章图片
【追忆汉唐|泰昌通宝名誉版精要】▌泰昌通宝月手版(正、背)
《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编》中将“大泰隶昌”版面文归为楷书 , 但总体上看 , 其书体近乎古风 。 该版大部分钱文带有隶书味道 , 尤其是“昌”字 , 方正质朴 , 大有汉刻精髓 , 不负“隶昌”之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