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讲好故事,这个景区一年门票收入过亿


趣头条|讲好故事,这个景区一年门票收入过亿
本文插图

“问我祖先来何处 , 山西洪洞大槐树……”25日 , 采访人员随随“游山西·读历史”采访团参观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 同行采访人员纷纷感慨:这个景区太会讲故事了 。
园内主要景点建于民国、新中国时期 , 一座不足10米高的石经幢几乎是明初那段轰轰烈烈移民史的唯一见证 。 沧海桑田 , 历史遗迹慢慢淹没在时光里 , 移民故事却口口相传 , 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客前来寻根祭祖 。
讲好故事
讲了什么故事?景区导游介绍——明朝初年 , 连年战火使得中原大地人口锐减 , 土地荒芜 。 为移民屯田、恢复生产 , 官府开始从人口相对稠密的山西省向中原各省迁民 。
《明史·食货志》记载 , 六年 , 徙山西真定民屯凤阳 。 自此 , 明初洪武至永乐年间 , 有明确记载的从山西移民共18次 。 据统计 , 先后迁民人数超过100万 , 移民主要迁往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18省 , 近500个县市 。
趣头条|讲好故事,这个景区一年门票收入过亿
本文插图

明初洪武至永乐年间 , 有明确记载的从山西向外省移民共18次 。
传说在第一次迁民时因百姓不愿外迁 , 官府便在洪洞四周大量张贴迁民告示:凡不愿外迁者 , 须三天内赶到广济寺旁大槐树下报名登记 , 愿意外迁者可以在家等候消息 。 附近百姓拖家带口来到大槐树下 , 不料三天后官府忽然改称:凡来大槐树下者 , 一律外迁 。
传说移民时为防逃民 , 官兵用一根根绳子把迁民分组绑成一串 。 每次大小便时要叫官兵给自己解手 , 久而久之“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代称 。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李骏虎著文称 , 18次移民中 , 政府基本遵循按比例抽丁的政策 , 如“三丁抽二”“五丁抽三” 。 当年不少人家为逃避移民更改姓氏 , 于是有了“某某两姓是一家”的改姓暗潮 。
移民时 , 也有正规程序:在何处设局登记 , 颁发川资凭照 , 都有规定的分布路线和目的地 。 其中洪洞城北汾河边广济寺外的大槐树下是一个最集中的“行政中心” , 成为四方络绎而来百姓视野中的标志物 , 于是有了歌谣:“问我故乡来何处 , 山西洪洞大槐树 。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 ”
体验丰富
祭祖的历史并不长 , 它发轫于清末民初几位宦游的小官吏 。 最早的发起者是一位名叫景大启的典史 , 他于宣统末年辞官回乡 , 在两位移民后裔的资助下 , 在1914年建成碑亭、茶室、石经幢、长廊、牌坊等建筑 。
1959年 , 这处古大槐树处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84年移交城建局管理 。 1997年 , 这里更名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 并于次年集资200余万兴建祭祖堂 , 逐渐办起了祭祖游 。
历史并不久远的寻根祭祖游近年来不断升温 。 园区在2000年、2005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扩建 , 第二次扩建投资5.5亿元 , 占地450亩 , 建成了祭祖活动区、风景游览区、移民古迹区、“根祖文化”广场等31个主要项目 。
趣头条|讲好故事,这个景区一年门票收入过亿
本文插图

一代大槐树(仿) 。
依故事打造景点 , 借景点讲述故事 。 讲好故事以外 , 景区还打造了各种祭祀仪式、歌舞表演、实景演出 , 带给游客丰富的游玩体验 。
目前 , 景区有员工300多员工、数支表演队 。 每天有1场祭祀仪式、2-3场歌舞表演、6-7场实景演出 。 这些表演题材丰富 。 歌舞表演有《魁星点斗》《花样锣鼓》《开门迎亲》 , 实景演出有《铁锅记》《大槐树移民》《苏三路过大槐树》等 , 看看 , 以戏剧《苏三起解》出名的苏三也“路过大槐树”了 。
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去年景区购票游客已达130万人次 。 景区门票单价80元 , 这里去年一年门票收入过亿 。 此外还有很多免费入园游客 , 比如去年清明祭祖仪式 , 单日入园游客达到10万人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