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载誉|意味着什么?,《永乐大典》是什么?如果我们找到它的完整版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 , 文案:小橙子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 , 前人留下了非常多珍贵的文化财富 , 它们以书本的形式存在 , 或以口口相传的方式继承 , 不论是质朴还是华丽 ,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而《永乐大典》则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化价值的宝库 , 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 没有之一 。 但此瑰宝在经历离奇失踪、火灾和帝国列强入侵抢劫后毁于一旦 , 只残存下散布世界的不足全书四分之一的副本 。 抛开现实思考 ,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了 , 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想要得出答案 , 首先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永乐大典》 。
认识《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 朱棣秉着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决心 , 以“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 , 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 , 备辑为一书”为宗旨 , 历时四年终于定稿(1407) 。 为了保证《永乐大典》名副其实 , 收录更多更准确的内容 , 明成祖允许编纂者调用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全部藏书,还派人到各地搜采图书,为编纂图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 该书的撰写规模前后累计3000多人 , 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 , 共计22937卷) , 11095册 , 约3.7亿字 , 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
袁载誉|意味着什么?,《永乐大典》是什么?如果我们找到它的完整版
文章图片
由于《永乐大典》的编纂有太多人参与 , 所以在内容上难免会出现前后体例不一 , 前后错互舛误的情况 , 但这并不影响它占据“万书之书”的宝座 。
《永乐大典》作为百科全书 , 比其它国家的早了300多年 , 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 , 而且它保留了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 , 包括很多现在已经残缺或者丢失的珍贵文献 , 例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它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这些文献能够很好地以原有的样貌保留下来 。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缮写工整,书中插图精美,山川地形皆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真 , 所以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也不足为过了 。
珍宝离奇“走失”
毫无疑问《永乐大典》是一件珍宝 , 明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视它的翻抄和保存 。 该书的原稿一直存于南京文渊阁 , 后毁于一场大火 , 正版一直放在明朝皇宫的文楼中 , 后因嘉靖皇帝着实担心它再次遭遇不测 , “命左右趣登文楼出之 , 夜中传谕三四次 , 遂得不毁 。 ”如此 , 《永乐大典》的正版被保留了下来 , 后来在嘉靖皇帝的推动下 , 再一次下令抄录了此书 , 最终在嘉靖皇帝去世第二年完成“复制” 。
袁载誉|意味着什么?,《永乐大典》是什么?如果我们找到它的完整版
文章图片
但离奇的事情发生了 , 在复制本完成之后 , 正版却不翼而飞了 。 根据前面提到的《永乐大典》的规模 , 按照当时一本书的大小是现在的两倍来计算 , 这本书足足要用一个房间来装 。 这样大规模的一本书 , 是如何在管控森严的皇宫不翼而飞的呢?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 史学界也称其为“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的疑案 。 ”
关于这个悬疑案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用了30年来回答 。 上个世纪末 , 他向全世界公布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永乐大典》正本极可能仍存于世 , 存于北京十三陵中保存最好的永陵中 。 这个猜想得到了历史界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 其中有以下几种猜想论证:
一.被随葬说在该问题上研究了30年的栾贵明 , 得出了猜想结论便是被随葬说 , 此外 , 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所著的《永乐大典史话》中也表示了这一说法 。 在明朝 , 明孝宗、明世宗等皇帝都很爱阅读《永乐大典》 , 案头旁时常放有几本 , 依据流传下来的关于明朝葬礼的习俗(把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书籍随葬) , 那么此书被随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