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 , 以奇用兵 , 以无事取天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然无为 。“自然”与“无为”既是两个概念 , 又是联系最为密切的概念 。“自然”是自然而然 , 顺应自然而然之为 , 实质上就是“无为” , “自然”与“无为”就是这样紧密联系在一起 。车载先生甚至认为:“《老子》书提出‘自然’一辞 , 在各方面加以运用 , 从来没有把它看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 而是运用自然一语 , 说明莫知其然而然的不加人为任其自然的状态 , 仅为《老子》全书中心思想‘无为’一语的写状而已” 。无论“自然”还是“无为” , 都是“道”的本质规定 , 共同彰显着道的深奥与玄妙 。
如果说“道法自然”的“自然”更多地具有形而上意义 , 主要是针对天地的运行状态而言的 , 那么 , “自然无为”的“自然”则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 , 主要是对人的活动而言的 。“是以圣人欲不欲 , 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 , 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意思是 , 之所以圣人以不欲为欲 , 不看重难得的奇物;以不学为学 , 抛弃众人的过失而复归于根本 , 辅助万物自然成长而不敢作为 。在老子看来 , 自然是万物生存的最终状态 , 自然地生存最符合万物的本性;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 而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因此 , 对于自然而言 , 无为自身有着两方面含义 , 既是否定又是肯定 。从否定方面分析 , 无为是对自我意欲的限制和约束 , 对强为妄为和干扰自然之行为的排斥 , “企者不立 , 跨者不行 , 自见者不明 , 自是者不彰 , 自伐者无功 ,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 , 曰馀食赘行 。物或恶之 , 故有道者不处 。”意思是 , 踮起脚跟站不稳 , 超常迈步走不成 , 表现自我的不高明 , 自以为是的丧失名声 , 大吹大擂的难有功勋 , 抬高自我的领导服不了众人 。
按照“道”的观点 , 他们就像残羹和赘瘤 , 人人都深感厌烦恶心 , 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 。在这段话中 , 企、跨、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 都不是自然的行为 , 因而是需要否定的 。从肯定方面分析 , 无为要顺其自然而为 , 助其自然而成 , 就像道那样 , 它是万物产生的根源 , 却不将万物据为己有;它滋养了万物 , 却没有任何欲求 , 也不充当万物的主宰 , “大道汜兮 , 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 功成不名有 ,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同时 , 对于自然而言 , 无为还有外部关系 , 是对有为的批判 。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落后 , 所谓有为 , 主要不是对自然界的干扰 , 而是对社会生活和政治领域的干扰 , 即干扰、破坏甚至戕害人之生存的自然状态 。老子坚决反对有为和人为地干扰自然 ,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 , 骤雨不终日 。”希言自然 , 从字面理解 , 是让人少说话 , 以符合自然的法则 , 而老子的本意却是要求统治者应当少发号施令 。自然界虽然也有暴风骤雨这样的自然现象 , 但时间极短、难以持久 , 大多数时间还是处于平静状态 。因而 , 统治者也不要总是在那里发号施令 , 应当让社会保持平静的状态 , 让老百姓顺其自然地生活 。
圣人与自然 。圣人既是老子的理想人格 , 又是老子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唯一能够认识“道”和运用“道”的人;“自然”既是老子理想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 , 又是老子推崇和倡导的价值取向 , 圣人与“自然”有着内在的联系 。
在老子看来 , “自然”是表征宇宙万物的本性和本然状态的范畴 , 只有圣人能够依据人与物自身的性质和规律 , 不给予外在的无端干预和任意宰割 , 从而促进人与物独立自主、率性而为 , 自己成就自己 。
在《老子》一书中 , 圣人与“自然”的关系 , 最经典的表述在第五十七章 。首先是提出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 强调无为而治 , “以正治国 , 以奇用兵 , 以无事取天下 。”其次是对统治者过多干涉和无端宰割的反自然行为进行批评 , “天下多忌讳 , 而民弥贫;民多利器 , 国家滋昏;人多伎巧 , 奇物滋起;法令滋彰 , 盗贼多有 。”由此可知 , 老子倡导“无为” , 并非无的放矢 , 而是针对春秋末期社会动乱、统治者权力横暴提出的抗议 。后是以圣人的口吻 , 提出要顺应人的生命本真状态和合理的生存状态 , 让老百姓自生、自长、自化、自成 。“故圣人云 , 我无为而民自化 , 我好静而民自正 , 我无事而民自富 , 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段话中的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 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同表达 。意思是 , 所以圣人认为 , 我无为 , 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 , 人民就自然走上轨道;我不搅扰 , 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 , 人民就自然朴实 。
推荐阅读
- 诸子百家|信不信由你:孔子作谶语,刘邦得天下
- 书法字画,诸子百家|只会写一手漂亮字,还称不上书法家!
- 诸子百家|父亲和丈夫要死一个,咋选?她用一句话解决,诞生一成语无人不晓
- 诸子百家|两省四市交界的千年古县,盛产金丝小枣,名字简单却常被念错
- 诸子百家|孔子的画像中,两颗大门牙为什么是露出来的?有什么寓意和讲究?
- 诸子百家|为什么秦国拒绝孔子入境,但却能一统六国?难道有什么因果关系?
- 诸子百家|言尽情终到余意不穷:唐代诗歌的意象经历了怎样的斗转变迁?
- 诸子百家,名著典籍|黄朴民: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史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 诸子百家|法家推行严刑竣法,为何还坚称法者所以爱民?
-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管鲍之交千古佳话,临死不推荐他继任,管仲其实为了鲍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