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 从污染严重的火力发电厂到生态共享的滨水岸线
杨树浦电厂滨水艺术空间前身为英商投资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 。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火力发电厂虽然在上海的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但也因为大量燃煤而造成空气污染 , 危及生态环境 。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5年 , 伴随着整个黄浦江公共空间工程计划的启动 , 电厂关停开始实施生态和艺术改造 , 从封闭的“闲人免入”生产岸线 , 向文化和生态共享的生活性滨水开放空间转型 , “还江于民” , 修复燃煤造成的生态污染 , 塑造电厂的场所精神 , 嵌入城市律动的滨水公共空间 。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项目区位
2. “向史而新”、原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
电厂段的工业遗构整饬始于两个锚点 。一方面 , 公共空间的营造在理解原先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展开:高105米的烟囱 , 江岸上的鹤嘴吊、输煤栈桥、传送带、清水池、湿灰储灰罐、干灰储灰罐等作业设施有着特殊的空间体量和形式 , 这些场地遗存为我们提供了塑造场所精神的出发点 。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总平面图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采用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的策略 , 在尊重原有厂区空间基础和原生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改造 。保留了原本的地貌状态 , 形成可以汇集雨水的低洼湿地 。植物配植以原生草本植物和耐水乔木池杉为主 , 同时配以轻介入的钢结构景观构筑物 , 形成别具原生野趣和工业特色的景观环境 。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上海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 遗迹花园叠合的原真
介入场地时 , 输煤栈桥中靠近江岸的两座转运建筑连同一座办公楼已经拆除 。为了显示原先建构筑物的在场 , 决定就着拆除的基坑挖掘出三方池塘 , 暴露出基础与钢筋 , 平整场地 , 构成遗址广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