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他,培养了3位院士,投稿国内期刊居然被退稿,理由令人哭笑不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院士 , 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 。 培养出一名院士的难度根本无法估计 , 这需要老师的水平 , 学生的能力 , 正确的科研方向 , 突出的科研成果等等多方面的结合 。
尤其是获得突出的科研成果极端困难 , 因为科研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 能否出成果除了科研人员本身的实力和努力外 , 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 。
但有这么一位学者 , 本身就是院士 , 还培养出了3名院士 , 被称为一门4院士 。 他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 。
王振义出生于1924年 , 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 当时年仅24岁 。 随后他在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担任住院医师 。
1952年 , 他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 , 开始了血液学研究 , 并在2年后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 , 1983年他用全反式维甲酸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获得成功 , 顺利将之分解为正常细胞 。
该成果为国际首创 , 1986年 , 王振义用它首创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法救治了首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 , 这是一位生病垂危的小女孩 。
30多年过去了 , 这位当年的女孩依然生活得很健康 。 这也是国际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第一个成功治愈的案例 。
在1986年 , 24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得到治疗并好转 。 其中23例得到完全缓解 。 充分证明了诱导分化理论治疗的正确性 。
在国际上 , 王振义接连获得凯特林肿瘤研究大奖、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赛曼奖 。
1988年他发表在Blood的论文获得年度最佳被引证论文奖 。 2000年美国Lichtman等教授编写的长达1000多页的“20世纪具有标志性的血液学论文”一书中 , 该论文被评为全球百年86篇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之一 。
1992年 , 王振义被评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1994年 , 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但在1994年 , 王振义团队将研究论文投稿国内某家知名学术杂志 , 却被批为“乌合之众” 。 对方的答复是研究单位都是基层医院 , 没有知名医院 , 不予发表 。
对此 , 王振义认为 , 科技界评奖应该将真理放在第一位 , 不能只看论文发表在最高杂志上 , 在群众中有影响 , 而忽略了研究的创新性 。
在教导学生方面 , 王振义也相当不拘一格 , 他的学生陈竺是位“赤脚医生” , 只有中专学历 , 但王振义认为他做事认真 , 知识丰富 , 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 。
在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年中 , 他只收了两名学生 , 一个是陈竺 , 另一位则是陈赛娟 , 这二人后来都当选为院士 。
他对学生要求很严 , 却又呵护备至 。 学术论文 , 他每次都把陈竺和陈赛娟列为第一 , 第二作者 , 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 。 在论资排辈的学术界 , 这种情况绝无仅有 。
推荐阅读
- 教师|相当老师最好不要选择这两个教育类专业,一个培养“老师的老师”
- 大学|我国最“悲催”的211,当年差点成985,1个学院培养出20多名院士
- 教师|高中三年,培养五种意识,争取逆袭高考,值得借鉴
- 高校|高考成绩不理想,可考虑定向培养士官,实习合格能留在部队发展
- 郑强|北大清华:我们是世界一流大学了,郑强教授:那汉奸是谁培养的?
- 河南|河南神童身怀“特异功能”,被军队看中特招入伍,国家全力培养他
- 大学|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培养了9个院士,2个副国,学姐给你介绍一下
- 考试|高考前最需要培养的“题感”,到底指的是什么?班主任概括了三点
- 学霸|高考730分学霸考入清华,父母坦言:孩子要从小培养,关键在小学
- 大学|9岁高考13岁大学毕业没人要!父亲:女儿毁了,我还能培养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