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为何辽朝“袖手旁观”?,大宋崛起之际

辽朝创立于916年 , 彼时中原王朝刚刚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 , 而当936年后晋石敬瑭主动向辽称臣并进献“燕云十六州” , 从而让契丹获得南向进军的战略要地之时 , 距离宋朝的建立仍有二十多年 , 换句话说 , 早在宋朝立国之时 , 契丹人的大辽已经是北方边境上的强国 。
历史百家汇|为何辽朝“袖手旁观”?,大宋崛起之际
文章图片
然而 , 从郭威创建后周开始重新统一中原的进程 , 直到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 太宗赵光义回师北上 , 攻灭中原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 , 也是辽朝的名义上的属国、实际上的战略同盟后汉之前 , 辽朝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袖手旁观的态度 , 没有积极主动的介入 , 去压制、打击这个强势崛起的敌人 , 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合逻辑 , 那么 , 原因何在呢?
非不为也 , 实不能也——在上述宋朝崛起的最关键时间段内 , 辽朝内部始终被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所困扰 , 根本无暇南顾!
第一个问题是皇位继承 。
契丹人部落的首领继承秉持的是兄终及弟的传统 , 因为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所塑造出来的文化决定了其首领必须具有超凡的个人魅力 , 以此来获得战士们的忠诚 , 显而易见 , 首领的兄弟们比起儿子辈、甚或孙子辈 , 在年龄和经验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
然而 , 从部落、民族到创立自己的王朝 , 完全是模仿、学习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来进行的 , 故而皇位的继承按照传统和礼仪的要求 , 则又必须从皇帝直系的子嗣中选择 。
由于上述两种观念在辽朝内部都有大量的拥趸 , 皇位继承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皇族、贵族和官员们的切身利益 , 自然而然产生激烈的碰撞 ,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接连不断的宫廷阴谋、叛乱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 , 帝位原本应该按照他身前的安排传给长子耶律倍 , 但是遭到阿保机遗孀淳钦皇后的反对 , 最终把皇位给了耶律倍的弟弟耶律德光 , 是为辽太宗 , 前者在皇权争夺中失败 , 不得不逃亡到后唐 。
历史百家汇|为何辽朝“袖手旁观”?,大宋崛起之际
文章图片
辽太宗死后 , 把帝位传给侄子耶律阮 , 是为辽世宗 , 可是皇太后再次出面干涉 , 要求按照兄终及弟的原则 , 让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 耶律德光的弟弟 , 耶律李胡继位 。 结果支持前皇帝的军队拥立辽世宗 , 击败了李胡的军队 , 皇太后和李胡被流放 。
紧接着 , 辽太宗的儿子和皇太后的侄子图谋发动叛乱 , 阴谋败露被处死 。
辽世宗在33岁时被阿保机弟弟的儿子刺杀 , 叛乱者没有获得朝臣支持 , 随即被处死 , 由于皇帝的儿子还没有成年 , 皇位由他叔叔 , 辽太宗的长子继承 , 是为辽穆宗 。 此君残暴不仁、嗜杀成性又嗜酒如命 , 最终被忍无可忍的宫廷侍卫杀死 。
辽景宗即位之时 , 已是969年 , 至此 , 辽朝的皇位继承混乱终于告一段落 , 然而 , 彼时宋朝已经成立了9年 , 非但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 而且于963年灭楚、965年灭后蜀 , 国势日盛 。
第二个问题 , 完善统治制度 。
【历史百家汇|为何辽朝“袖手旁观”?,大宋崛起之际】燕云十六州的获得与渤海国的征服 , 除了疆域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之外 , 也把如何统治数量庞大的定居农业人口(其中超过50%以上是汉民)这个难题摆在了新生的游牧民族政权面前 。
辽朝在摸索和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把整个国家划分为“南面”和“北面”的双重管理体系 , 南面包括统治汉人、渤海人的南部和东部地区 , 北面则是主要为契丹人、女真人、奚等部落民为主体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
历史百家汇|为何辽朝“袖手旁观”?,大宋崛起之际
文章图片
从表面上 , 两套系统是并立的 , 但是由于辽朝的皇帝和宫廷经常性的进行迁移 , 北面的部落贵族通常随侍在侧 , 具有与皇帝本人亲近的天然优势 , 自然而然握有更多更大的权力 , 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辽朝南部地区 , 即与中原王朝接壤的部分 , 统治的有效性非常差 , 而百姓对于辽朝的认同与忠诚性则更是个大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