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路达集团总经理许传凯:疫情之下出口业务维持增长中国制造业没那么好替代( 二 )
文章图片
图为两种水龙头对比 。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赵李南 摄
此外 , 针对国内众多的“作坊”式产品 , 许传凯认为 , “欧美国家的(水龙头)品牌并不多 。 比如说美国 , 全国性品牌就只有五个 , 欧洲一样 , 大概也只有五个 , 不超过十个 。 但中国为什么那么多?主要是未经大浪淘沙 , 像日本TOTO有百年历史 , 科勒也有百年历史 , 品牌没有经过50年以上考验的 , 它不叫品牌 。 目前中国的企业 , 从技术、文化沉淀、这种长期的(消费者)满意度来讲 , 还为时尚早 , 还是要长期积累” 。
【疫情|路达集团总经理许传凯:疫情之下出口业务维持增长中国制造业没那么好替代】中国制造业没有那么好替代
“我经常跟同行交流 , 他们说他们订单少了 , 我说那你订单跑哪去了?你说全世界还有哪些国家能够做这个水龙头呢?”许传凯表示 。
疫情之下 , 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 , 而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 , 许传凯仍然显得信心满满 。
“以欧美国家来讲 , 很多(企业)都停工了;印度、越南、泰国 , 它们有这么大的(卫浴产品)工厂吗?国际供应链的次序是经过30多年时间构造而成的 , 对中国来讲能够形成这种生产能力是一种经过长时间验证的结果 , 所以说订单没减少、替代国家也基本都没有 。 所以我认为关键还在企业自身 , 企业自身要有核心竞争力 。 ”许传凯表示 。
“模流分析、有限元分析 , 这些都要用到专业的软件 , 专业软件都是要专业工程师的 。 包括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制作、成型制造 , 包括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工业机器人都要进行编程 , 这些都需要大量专业工程师 。 ”许传凯表示 。
“而像东南亚、印度等地区或国家 , 它们很难承接(水龙头)产业转移 , 只能承接一些组装业务 , 核心的生产和研发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 中国现在最大的竞争力不是劳工 , 从劳动力来讲 , 东南亚国家很便宜 , 非洲都很便宜 , 我们中国最多的、最可贵的是我们的工程师资源 , 每年有大量大学毕业生 , 这些国家没有 。 ”许传凯称 。
许传凯还表示:“在发达国家 , 一流的大学生毕业后就到华尔街去了 , 二流的到生物科技、芯片科技或飞机制造 , 三流的才会到汽车制造厂之类的工作 , 这种传统产业的、又有研发能力的毕竟是少数 , 所以说制造业的这种传统产品创新非常适应中国的国情 , 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会成长为工程师 , 这是我们的优势 。 ”
厦门的卫厨企业本身有底气
“厦门的卫厨企业本身有底气 , 因为厦门的卫厨企业长期是跟国际客户合作 , 产品创新能力很强 , 而且国际大品牌基本上都采用厦门企业的产品 , 包括技术、管理能力、生产能力都非常强 。 ”许传凯表示 。
许传凯认为 , 之所以厦门能够打造“千亿厨卫产业” , 有其内在的生态土壤 。 “厦门是我们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 , 所以厦门当时有大批的外贸企业是和欧美做生意 , 从贸易到生产产品 , 基础很好 。 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 ,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许传凯称 。
“另外一个原因是卫厨产品其实有大量科技含量 , 从产品设计到制造 , 必须有大量科技人才供应 , 对小城市来讲 , 你要挖几个人、找几个人那样是可以 , 但是你要大量的这种人才是很难的 , 厦门本身有好多大学 , 给厦门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很多这种人才 。 ”许传凯表示 。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 , 《厦门市促进卫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第一次试水了“云会展” , 将原本对B端企业非常重要的线下展会搬到线上 , 并给予企业相应的补贴 。
《厦门市促进卫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支持中洁网联合市卫厨行业协会、万翔网商、卫厨企业建设我市卫厨产品线上展销平台 , 实现在线产品展销、商贸洽谈、展商服务、品牌营销推广、资源优化对接、上下游交流合作等功能 , 推动卫厨企业‘云上参展’、观众‘在线观展’ , 打造我市卫厨产业线上商贸新平台 。 对企业通过平台参加线上展会的给予展位费补助 , 单家企业不超过2万元 。 ”
推荐阅读
- 9月7日晚间|隆基机械:控股股东隆基集团解除质押约333万股
- 中国江苏网|疫情诉求主入口,“12345”经历了什么?
- 央视网|年轻人或将引发第二波疫情,英国卫生大臣:违反疫情管控
- 读特|日本化妆品巨头据此推出新品,日媒:疫情下全民佩戴口罩
- 美国专家发出警告!数周后美或现第二波疫情
- 美国|美媒:疫情加剧美民众收入不平等,低收入人群处境更加艰难
- 【】英国卫生大臣:担心年轻人引发第二波疫情
- 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疫情|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疫情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疫情?新冠肺炎疫
- 疫情|斯蒂芬·罗奇文章:美国经济难以逃脱“W”形复苏
- 疫情|多只疫苗股9月止跌上涨,疫情下流感疫苗企业或迎来放量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