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餐网|蜜雪10万招管培生!招人难,用人更难,古茗80万招高管
来源:红餐网
作者:陈漠
当餐饮越来越职业化 , 引进跨界人才、优质餐企人才 , 成了很多餐企职业化转型的捷径之一 , 但从效果上来看 , 有的餐企有了长足进步 , 但更多的餐企却在招外来人才——无法驾驭——重新招之中 , 陷入了死循环 。
文章图片
9月2日 , 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 , 报告显示 , 人力成本增长最快 , 让餐企承压明显 。
一边是人力成本增高 , 另一边则是招不到人 。 今年很多行业的头部品牌动作不断 , 都在花重金、下大力气“攒”人才 , 比如古茗之前抛出80万年薪招高管 , 蜜雪冰城用年薪10万抛橄榄枝招管培生 。
文章图片
“跨界人才”对餐饮而言已经不再新鲜 , 吸纳麦肯系、海底捞等优质企业的人才更是家常便饭 。 “高质量人才是稀缺资源 , 不单单是用钱能解决的 。 ”还有不少餐企老板选择向头部品牌挖人 , 来解决高层人员缺位的问题 。
然而 , 招人容易 , 每个餐企都能做 , 但驾驭这些跨界、被大餐企严格训练过的人 , 却并非每个餐企都能游刃有余的 , 对一些餐企来说 , 这些请来的“大爷”们甚至成为了累赘 。
01
高薪引入跨界人才 ,
为何餐企总是难以“驾驭”
从2016年前后 , 互联网+“突入”餐饮以来 , 餐饮业逐渐进化到了品牌化、标准化 , 这一块显然不是餐饮“原住民”擅长的 。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 餐企也逐渐习惯了招募“跨界人才” , 特别是在一些部门负责人等重要岗位上 。 同时 , 长于标准化的麦肯系、海底捞优质餐企走出的人才 , 也成为餐企老板们追逐的对象 。
但这些人才在实践中也在各个餐企暴露出三点主要问题:
跨界人才不熟悉餐饮 , 落地有偏差毋庸置疑 , 餐饮是个高度考验一线实战的行业 , 这决定了一个从未接触餐饮的跨界者 , 即使在原有领域展现了极强的能力与才华 , 但也可能因为脱离餐饮本质而导致不良后果 。
比如营销 , 没有考虑到菜品口味覆盖、消费人群行为习惯、实际接待能力等问题 , 照搬以前的营销经验 , 造成过度营销 , 或是营销通路不畅 , 反而搞砸了品牌口碑 。 第一批所谓的“互联网餐饮”企业 , 比如雕爷牛腩、黄太吉、西少爷、伏牛堂等都在这上面吃过亏 。
文章图片
以营销见长的雕爷牛腩没能迈过餐饮“好吃”的门槛 , 尽管顶着食神牛腩的噱头 , 最终还是沦落到如今只有1家门店的地步 。 黄太吉、西少爷、伏牛堂扩张过快 , 后端、产品跟不上 , 黄太吉几经转型 , 已基本“融入”了美团体系 。
伏牛堂则通过一段时间的蛰伏 , 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 更名“霸蛮” , 走在一条“小而美”的道路上 。
大餐企人才自带体系 , 难以相融有麦肯系、海底捞等优秀餐企工作经验的人才 , 通常都习惯、适应了麦肯、海底捞的工作方式 , 也会习惯性地将制度体系、工作方式直接带入 。
但毕竟不是每个餐企都是麦肯、海底捞 , 从供应链、人员配置、门店设备、管理体系等方面 , 都千差万别 , 照搬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 而要完全改造又是非常庞大的工程 。
文章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知道海底捞是怎么做的 , 却无法成功复制海底捞的原因 。
与创始人理念冲突 , 产生内耗招人当然会招理念相同的 , 按理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 但要在没有共事之前 , 达到一定的默契却是很难的 , 加上这类人才心中本有一套已经被固定的操作思维 , 多少会与现在企业的方式产生冲突 , 如果没能及时解决 , 就可能产生较大的内耗 。
推荐阅读
- 晨报精选|两小时内用户互动达10万次,白沙:黎锦传承人直播义卖助扶贫
- 创投圈|你有过哪些“发横财”的经历?人家给10万块钱,捡盒子那个不答应
- 华为|合作中突然跑去亲美,还要赶走我国10万工人,这次中国不屑理会
- 二三说电影|拥有10万辆货车,估值百亿员工20万,被低估的中国物流巨头
- 挖贝网|毛利率大幅提高,永清环保2020年上半年净利3919.10万增长33%
- 科技报道|靠“二类电商”月入10万元的传奇经历,普通运营经理
- 新榜|| 学员案例,视频号怎么变现:90后女生讲保险,三个月多赚10万
- 淘宝|我的电商故事:创业三个月亏40万,现在做淘宝日销售额破10万
- 子晴动漫|一旦查到12分全扣最高罚10万,这三类车6月起交警严查
- 空白键|这种效果我也愿意去上班,牛人10万元打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