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叙春秋|手握重兵却不去争皇位,70岁还被侄子乾隆器重,康熙最长寿的儿子
贪婪是一种不好的品质 , 它可以让人陷入嫉妒 , 让人陷入恶行之中 。 这种品质应该得到改善和修正 , 否则一个贪婪的人 , 可能会毁了自己 。 一个贪婪的人 , 往往不会懂得控制内心的需求 。 他们不知满足 , 往往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 一旦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 , 他们的心灵可能就会变得压抑和扭曲 。 适当的不满足是一种好的行为品质 , 因为它可以给你树立一个目标 , 让你去努力拼搏 , 奋力争取 。 但是过分的贪婪就是一种伤害了 , 古往今来 , 无数大人物不是因为贪婪而失去了自己的所有 。
众所周知 , 康熙是清代著名的一任皇帝 。 康熙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为接下来的雍正盛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 。 康熙8岁就登基称帝 , 16岁就智取鳌拜 。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 , 更是创下了一个盛世 , 他没有辜负他父王的期望 , 把清朝治理得很好 。 可是尽管康熙一辈子做出了不少的丰功伟绩 , 在他的晚年 , 也发生了一件残忍的事 , 这个事就是九子夺嫡 。
文章图片
康熙有很多的子孙后辈 , 这些子孙后辈从小生活在皇宫里 , 接受着老师的教导 。 自然有多少人都想像他们的父亲一样 , 称霸天下平定山河 。 但是这些后辈中有一个奇葩 , 这个人便是康熙的十二子胤裪 。 胤裪出生于康熙二十四年 , 他是康熙的第十二子 。 其母亲是定妃 , 身份地位都不是很高 。 或许是因为康熙有了很多儿子 , 或许是因为胤裪的身份地位在同龄兄弟中并不起眼 , 康熙没有怎么关注自己的这个儿子 。
在其他兄弟都被封爵的时候 , 胤裪一直没有被封爵 。 直到康熙四十八年 , 胤裪才被封为贝子 。 尽管被封为了贝子 , 胤裪还是一副淡淡的样子 。 在其他兄弟奋力拼夺争夺皇位时 , 胤裪不管不顾 , 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 从来不对皇位过分关注 。 康熙一共有三十多个儿子 , 但是争夺皇位的主要有9个 。 其他人之所以不争夺皇位 , 这是因为在十四阿哥之后 , 其他的阿哥都没有成长起来 , 年纪尚小 。
文章图片
而在康熙的前十四个孩子中 , 只有老五 , 老六 , 老七 , 老十二没有争夺皇位 , 老五不争夺只因为他爱慕山川大河 , 对于皇位这些事根本没放在心上 , 老六和老七一个是因为早亡 , 一个是因为身有残疾 , 早早地就被踢出了夺嫡大队 。 只有老十二 , 尽管身负重权 , 他也没有燃起夺嫡的心 。 在他的眼中 , 自己拥有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 根本没有必要参与夺嫡 。
康熙十二子胤裪之所以不参与夺嫡 , 与他从小受到的熏陶和教养有关 。 胤裪虽是定妃所生 , 而教养他的却不是他的生身母亲 。 在很小的时候 , 康熙便把胤裪带给苏麻喇姑教养 。 苏麻喇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 , 尽管她只是一个侍女 , 但她却是历经了三朝盛衰 , 独享盛宠的一个女人 。 她非常地有智慧 , 康熙把胤裪带给苏麻喇姑教养 , 不仅希望苏麻喇姑晚年有个陪伴 , 也是希望胤裪能够成为一个有学识 , 有用的人 。
古代宫廷之中 , 许多孩子比较亲养母 。 在皇宫中 , 如果一个皇子被皇帝另择妃嫔教养 , 那么这个皇子从小就要生活在那个妃嫔身边 。 久而久之 , 皇子就与养母更加亲密 , 而不是跟生身母亲更为亲密 。 苏麻喇姑对胤裪的教养非常上心 , 她很认真地教育胤裪处世为人的方式 , 以身作则的教育胤裪 。 于是胤裪养成了淡然、平和的性子 , 他对权力没有什么追求 。
文章图片
康熙四十七年 , 皇太子被废黜 , 九子夺嫡的战争也拉开了序幕 。 在这个时候 , 八皇子和四皇子是皇位的有利竞争者 , 两个人开始了明枪暗箭的争斗 。 剩下的其余七位皇子也纷纷斗争起来 , 一时间太子之位成了所有人的香饽饽 。 只有胤裪是个异类 , 尽管这个时候他也能成为太子之位的竞争者 , 甚至有很多人都劝解他争夺太子之位 , 但是胤裪还是坚持着自己内心的想法 , 他只是想平淡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
推荐阅读
- 天空说历史|春秋时期吴国靠什么称霸?吴国的青铜剑有什么特别之处?
- 康熙|康熙最长寿的儿子,手握重兵却不去争皇位,70岁还被侄子乾隆器重
- 王春秋史|为何十年才生下一子?了解一下,乾隆都把纳兰淳雪的牌子翻烂了
- 云叙春秋|80岁高龄为何还要续弦?黄昏恋能得到认可吗?,华人神探李昌钰
- 洪都烟客|中国历史上的战将奇迹!,春秋战国之战神白起:乱世最杰出之将领
- 洪都烟客|每一位都堪称天下奇才!,春秋战国四大猛将
- 未来花园|为什么不敢举兵造反?答案有3点,年羹尧手握清朝的一半兵力
- 春秋500|到底是否应该望蜀,千古谜底谁能解呢?,得陇之后
- 历史时光观察局|却不敢倒戈自立,谋士气得出走:真的太天真,韩信手握数十万兵力
- 寻史春秋|清军阵亡4万人,日军伤亡多少人?答案你可能想不到,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