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用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积极融入双循环

人民网北京9月6日电(采访人员 杜燕飞)“经过五年发展 , 福建自贸区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目标 , 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 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 ”近日 , 福建省商务厅(自贸办)自贸政策研究处处长陈羲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福建自贸区云座谈会上表示 , 下一步要着力打造制度创新、资源聚集和战略发展“三个高地” , 找准定位 , 有效作为 ,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福建自贸试验区2015年4月挂牌成立 , 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 。 国家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建设改革创新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
【【行走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用好改革开放试验田 积极融入双循环】发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据陈羲介绍 , 这五年来 , 福建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 , 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 形成了一批独具福建特色、对台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 。
一是改革开放步伐持续加快 。 福建自贸区累计推出16批446项创新举措 , 全国首创占40.6% 。 有40项创新举措作为改革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或评为“最佳实践案例” , 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 一些首创性的“福建经验”推动了国家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
二是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 福建自贸试验区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 , 建立了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 。 利用“互联网+政务” , 实施“一窗办”“网上办”“马上办”等举措 ,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 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 利用信息化手段 ,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 。
三是沿海近台优势充分发挥 。 深化产业合作 , 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 , 引进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 。 福建省四成的新增台资企业、合同台资选择落户在自贸试验区 。
四是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 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政策 , 培育了物联网、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进口酒等重点平台 , 发展了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海运快件、中转集拼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 形成了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 。 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坚实基地 。
“五年来 , 区内累计新增企业9.8万户、注册资本2.1万亿元 , 税收年均增长45.4% , 进出口年均增长12.8% , 均较大幅度高于全省水平 。 ”陈曦说 。
打造制度创新、资源聚集和战略发展高地
陈曦表示 , 当前 , 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 下一步要着力打造“三个高地” 。
一是制度创新高地 。 福建自贸区将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 丰富制度供给 , 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 。 强化系统集成 , 梳理已有创新举措 , 寻找缺失环节 , 形成改革闭环 。 持续完善条块结合的复制推广工作机制 , 扩大改革红利受益面 , 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 统筹兼顾“放得开”与“管得住” , 加大区块链技术的运用 , 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
二是资源集聚高地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围绕金融、汽车、基础设施等新开放领域 , 高起点、高水平谋划一批产业链缺失项目、延伸项目、升级项目 , 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 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健康医疗等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发展 , 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 力争在加强市场机制建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塑造社会信用、强化人才保障、完善政策执行等方面取得突破 , 为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赋能 。 加强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引导和支持 ,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 激发企业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