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在路上”:故乡,像一道伤口丨周末读诗

我们从小就常听长辈告诫两件事:江湖之险恶与行旅之艰难 。 多年人间世的历练 , 使他们告诫时神情变得有点凄楚 , 又有点悠远 。 然而这样的告诫并不能熄灭年轻人对世界的激情 。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 , 旅行开始时充满阳光 。 所谓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古代诗人在青年时期几乎都有过仗剑远游的经历 , 那样的旅行是愉快自主的选择 。

而后渐渐变得无奈 , 或出于仕宦需要 , 或出于个人寻找 , 诗人们终日不停地行走 。 旅途漫漫 , 思家的忧愁与行旅的艰难 , 以及生存的悖论 , 使写诗成为深刻的必然 。

我们来读几首羁旅诗 , 贴近唐代诗人在路上的种种处境 。

撰文 | 三书

   

邻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 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 , 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

天亮之前 , 他便动身了 。 牵着马 , 夜色般启程 , 驿站外的道路还没睡醒 。 马脖子上的铃铛 , 摇出惊心的声响 。

故乡 , 像一道伤口 , 又开始作痛 。 沿着山路 , 不知是朝前 , 还是朝后 , 每行一步 , 都踩在伤口上 。 “客行悲故乡” , 所悲者 , 为客行 , 也为故乡 。 岁月如若静好 , 世事若安稳 , 又怎会“晨起动征铎”呢?

温庭筠是山西人 ,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 其祖曾在唐太宗时任宰相 。 幼年丧父的他 , 十二岁时经其父生前好友段文昌照顾 , 至长安杜陵与其子段成式共读 。 温庭筠文思敏捷 , 恃才不羁 , 屡试不第 , 仕途寥落 。

作此诗时 , 他已年近五十 , 途经商山 , 前往襄阳 , 投奔友人徐商 。 徐商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 引庭筠为其僚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