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陉风|井陉有座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三皇烈女坊

在太行山东麓的>山脚下 , 座落着一个600余户的村庄——※※村 。
村中一座面北坐南的石牌坊巍然屹立 , 青石漫地 , 石柱擎天 , 中间盘龙圣旨高悬 。 “志同松柏”四个苍劲的大字 , 乃是当年乾隆皇帝手书 。 大气磅礴的整体结构 , 彰显出皇家的气势和尊严 。 旧时文官至此落轿 , 武将过此下马 。 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也都为石氏的孝节志气而感叹 , 更留下了千古的佳话 。
清朝康熙盛世年间 , 村里有一大户人家 , 家业浩大 , 但缺子无后只生一女儿起名石玉莲 。 转眼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龄 , 家业托付谁?女儿依靠谁?真叫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犯了难 。 亲生女儿知书达理 , 聪明孝道 , 而且从小与姑母家的谢氏兄弟两小无猜 , 青梅竹马 。 但留继外族之人 , 那时是很受同族之人歧视的;而留继本族之后 , 抛开女儿外甥又于心不忍 。 到底怎么办?几经商量 , 老两口最后咬牙决定 , 招外甥进门为女婿 , 并随本家谱排名为石玉田 。
老两口的决定果然引起了同族的强烈反对 。 本家族不但将该户弃出本族 , 断绝邻里关系 , 而且断水断道、讽刺挖苦 , 使尽了刁难排斥的手法 。 不几年的折腾 , 一个殷实富足的光景 , 几乎到了贫困潦倒的边缘 。 万般无奈 , 老两口开始求助官府 。 第一状先投诉到井陉县衙 。 照例原告、被告当堂对质 , 在“天下衔门朝南开 , 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封建社会 , 更加上当时的吏治腐败 , 一方是一村大族 , 一方是穷困潦倒的农户 , 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 老人被重责四十杖 , 罚银结案 。 老两口喊天不应 , 喊地不灵 , 上天无路 , 人地无门 , 悲债交加 , 含恨去世 。
对方得寸进尺 , 落井下石 , 更加肆意欺侮 。 小两口忍无可忍 , 又到正定府衙门去告状 。 经过多年的奔波 , 石玉田由一个青春少年变成了衰老不堪的小老头 , 石氏也过早地银霜满鬓 。 在奔波的过程中 , 他们盼来了几子 , 却又输掉了官司 。 石玉田积劳成疾 , 加上极端的悲愤 , 过早地撒手人寰 。 石氏含悲忍泪掩埋了患难与共的丈夫 , 独自支撑家业 , 抚养着年幼的孤儿 。
古驿陉风|井陉有座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三皇烈女坊
文章图片
转眼到了清雍正年间 , 民间传说雍正皇帝惩治贪官 , 赈济贫民;整顿吏治 , 查办冤案 。 无奈中的石氏偷偷地将儿子托付于外地亲戚照管 , 自己又踏上了去京城告状的路程 。 一个封建社会的小脚女人 , 行走在兵荒马乱的旅途之中 , 赴京告状何止万苦千辛 。 一路上讨了多少家的残茶剩饭 , 过了多少人的冷眼白眉 , 她不曾记得;走过了多少崎岖冤枉路 , 宿过了多少孤坟破庙宇 , 她算不清楚 。 她只看到脚上的血泡起了又落 , 落了又起;只记得头上的汗水擦了又有 , 有了又擦 。 她始终在血水、汗水、雨水、泥水的相伴中摸爬挣扎 , 好不容易到了京城 。 但应该去哪里告状 , 她又茫然不知 , 只得在京城乞讨度日 , 等待时机 , 其间又不知吃了多少苦楚 。 雍正末年 , 反清复明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雍正皇帝在扑朔迷离中突然去世 。 乾隆在危机四伏中登上了皇帝宝座 。 他一面寻求缓解矛盾的方法 , 一面加紧整顿朝纲 , 日理万机 , 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 正在这时 , 东宫太子也来凑热闹 , 昼夜啼哭闹个不停 。 上至太后下至乳娘都慌作一团一边精心照料 , 一边请太医医治 , 甚至张贴了“天皇皇 , 地皇皇”的帖子 , 也无济于事 。 乾隆皇帝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 , 也一日三次进宫探望最后只好贴出皇榜:谁能治好太子的病 , 女封贵人男封高官 。
无巧不成书 。 也是该着石氏有出头之日 。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 , 一名太监正领着太子到紫禁城后的护城河边玩耍 , 恰巧石氏在河边的桥洞下藏身 。 太子无休无止的哭声被石氏听到 , 一种人类本能的慈母之心使她忘记了饥饿 , 忘记了周身的酸楚和疼痛 , 从桥下钻出来 , 开口就问:“俺孩子咋儿哦?我来看看 。 ”太监见是一个白发蓬松的女人 , 未加阻拦 。 太子见到这个缺牙少齿、满脸皱纹的白发女人 , 没有害怕 , 反而觉得新鲜 。 这可能就是前世的缘分 , 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 , 小太子这时反而不哭了 , 扎煞着小手扑到石氏怀里 , 用小手一会儿摸摸白发 , 一会儿抠抠眼睛 , 格格地笑个不停 。 太监一见 , 喜出望外 , 急忙下跪恳请贵人进宫 。 石氏--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也只好听天由命 。 进宫后先见到了皇后 , 皇后亲眼看到小太子依偎在石氏怀里尽情嘻闹的情景 , 心花怒放 , 忙叫宫女端茶让座 , 问了身世 , 然后沐浴更衣 。 从此石氏就留在宫中抚养太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