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文社|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儿


朝文社|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儿
文章图片
要论《三国演义》中 , 最有天下格局的战略谋划 , 那非“挟天子以令诸侯”莫属 。 正是这条大计 , 决定了中国北方的统一 。
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 , 这条妙计是曹操的谋士毛玠进献的 , 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 修耕植 , 畜军资 , 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 堪称曹操版的“隆中对” 。
一、毛玠
有必要说一下毛玠这个人 。 毛玠这人在正史里是个文官 , 后来给曹操当过人力资源总监(东曹掾) , 按说这是个肥缺 , 可他却是个反贪先锋 , 连带举荐的人才 , 也都是些爱惜名声不要钱的主 。 用曹操的话说:有他在 , 我放心 。 (“用人如此 , 使天下人自治 , 吾复何为哉 。 此古所谓国之司直 , 我之周昌也 。 ”)
但是在《三国演义》里 , 这个老毛 , 摇身一变成了一员战将 , 在赤壁之战中接替蔡瑁、张允的就是他和于禁 。 此外 , 他的出场次数也不少 , 但基本都是武将形象 。 只不过 , “奉天子以令不臣”这句话 , 在《三国演义》中是没有的 , 直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 而且也没提是老毛说的 。
至于罗贯中为啥这么干 , 大概也许可能——这人真的文武双全 。
朝文社|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儿
文章图片
二、天下诸侯的“机遇”
其实 ,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事 , 在当时环境下 , 可不仅仅是摆在曹孟德一个人眼前的胡萝卜 , 而是全天下诸侯共同的“机遇” 。
比如 , 最早掌握东汉朝政大权的董卓 , 其实是最早近距离获取“机遇”的人选 , 可是董卓对朝政的掌控能力实在太差 , 既玩不转朝廷大臣 , 也搞不定地方诸侯 。 最后不但没能号令天下 , 反而找来了天下诸侯的反对 。
还有李傕、郭汜 , 以及后来的杨奉、韩暹 , 他们都曾与汉献帝亲密接触 , 可是他们拿着皇帝这块招牌 , 却只会给自己加官进爵、抢占地盘 , 完全不知道怎么好好利用 。 他们的脑回路 , 在这种大事方面 , 实在是经常性的短路 , 根本不够用 。
此外 , 当时天下诸侯之中 , 势力比较庞大的 , 要数袁氏兄弟——袁绍、袁术 。 这对活宝兄弟 , 在这件事上的反应 , 也是十分的滑稽 。
先说袁术吧 , 当他听说汉献帝一直被西北军阀挟持 , 昔日光鲜亮丽的帝王 , 几乎是一路要饭从长安跑回洛阳的 , 这段时间的皇帝过得简直就像个乞丐 。
朝文社|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儿
文章图片
此情此景 , 在“淮南王”袁术的脑袋里形成了一副相当“喜感”的画面 , 这哥们脑门一抽:诶呀 , 皇帝都混成这样了?要不我来当吧?
而且 , 从此称帝这个想法 , 就像种子一样 , 在袁术的脑袋里生根发芽 , 并最终引导袁二公子“自绝于天下 , 一命呜呼” 。
再来说袁绍 。 当他的谋士沮授听说汉献帝的遭遇 , 立刻就去找袁绍 , 他说的话跟毛玠差不多 , 甚至直接建议袁绍迎献帝 , 迁都至邺城(“今州城粗定 , 兵强士附 , 西迎大驾 , 即宫邺都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蓄士马以讨不庭 , 谁能御之?”) 。 沮授这主意 , 不但好 , 而且早——他比毛玠更早认识到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的光亮度 。
可是 , 袁绍却对这事拿不定主意——事实上 , 袁绍几乎在所有的大事上都是举棋不定 。 又找人商量 , 结果郭图和淳于琼俩二货却说:你把汉献帝弄过来 , 很尴尬啊 。 你说你听他的吧 , 你相当于弄了个爹来供着;你要不听他的 , 那你这不就是面子工程吗?而且别的诸侯没准会像打董卓一样打你!
朝文社|为何只有曹操成功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儿
文章图片
本就脑容量不足的袁本初一听 , 立刻改主意了——不去!
其实 , 袁绍的心态 , 是当时大部分天下诸侯的心态 。 在乱世来临 , 拼实力、要实惠的关键时刻 , 谁会要个没啥用的“爹”来伺候着?而且一不小心 , 可能会招来其他诸侯的胖揍 , 这风险不值当!退一万步说 , 这些人来了不还得管饭吗?咱自家的饭都不很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