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我曾经也是二本学生( 二 )


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 , 内心免不了一阵阵剧痛 。 “我要上大学”的呼喊在我耳旁回响 , 承受着村里人“不孝”的看法 , 抱着贷款的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大学 , 写“贫困证明”、写“贷款申请”等那么多的努力 , 今天可能却要被“你父母才45岁 , 还很年轻啊”一句话宣告白费……如果贷不了款 , 我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父母一个月加起来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 , 一个弟要上高三 , 一个弟要上初三 , 想借钱也没处借 , 而自己也差不多半年没拿过生活费了 。 如果不能贷到款 , 自己该如何向父母交待 , 等等 。 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可我却不得不一一去考虑 , 高中的时候多么向往大学生活 , 到了大学才知道大学对有钱人家的子女来说是天堂 , 而对自己却有更多的痛苦 , 面对连下一个月的生活费都不知从何而来的时候 , 我不得不去考虑更多 , 虽说在校学生应以学业为主 , 可我为经济、为生活的时间却远远多于学习的时间 , 此时对我来说 , 或许生活已经更为重要 。 我真的不想长大 , 也不想成熟 , 可我却不得不比别人考虑更多如何去生活 。 也曾一遍遍地自我安慰——“车到山前必有路” , 也一次次劝自己要乐观地面对人生 , 世上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 可每次都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后发现自己的内心更痛 , 我努力地去生活 , 打暑假工、勤工助学、去找兼职 , 却又发现想要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 不是自己想去做就可以 , 条件的苛刻 , 身高、相貌的限制又让我自卑 , 让我更觉渺小 。 有时候想到生活的种种 , 我会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也许 , 我一开始的选择就是错的 , 我本不该来上大学……
外面的风仍在呼呼地吹 , 是否也能吹走今天我烦躁的心情?
老师 , 真的很抱歉 , 今天为贷款的事烦透了心情 , 刚回来就要写作文 , 我真的一点思绪都没有 。 你就当做一回我的听众好了 。 抱歉 。
她所描述的状况和无奈 , 让入职不久的我极为震撼 , 以至于在一种不安和难以放下的焦虑中 , 当天就通过校内邮箱 , 向全校的老师为她发起了募捐 。 《风》几乎成为我职业生涯中 , 自我生存状态调整的开端 。 在此以前 , 我对自己博士毕业以后找工作的轻率、疏懒、意气用事 , 时有后悔甚至自责 , 我对学校不能提供专业平台 , 更多时候只能上公共课的状况 , 感到学术生涯的迷茫和无望 , 我羡慕那些进入名牌大学任教的同窗 。
正是像《风》这样的作文 , 其坦率的文字 , 悄然照亮了我内心忽略的角落 , 瓦解我内心的偏见 , 一点点卸下我早已淤积的虚空 , 让生命的姿势一点点下蹲 , 并在具体的生命观照中 , 找到内在的充盈 。
后来随着教学的深入 , 我发现 , 平淡无奇课堂的皱褶处 , 隐藏了很多很多像她一样的学生 。
【二本|我曾经也是二本学生】我眼中的中国教育现实
让我惊讶的是 , 很多农村和城市孩子 , 面对高考这个话题,有不同的态度 。 不少城市出生的学生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 刘奕晓将此比喻为“一场赌博” 。 方雪怡表示“中国学生的青春时代似乎被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了两部分 , 高考前 , 高考后 。 父母的期望 , 老师的教导 , 同学之间小小的攀比 , 都像一块块巨石 , 压得我五脏六腑都疼” 。
但不少农村学生充满了闯过高考的庆幸 。 一个叫苏艳的女孩说 , “我们受过中国教育的一代回首过去 , 都埋怨高考 , 记恨它 , 但又不得不承认 , 它给我们这些寒门学子一条走向富裕、离开贫穷的道路” 。 陈文婷坦诚 , “回忆起青春 , 能想起的只有假期里不愿上的辅导班 , 黑板上永远擦不干净的数学公式 , 空气里的粉笔灰味道 , 向家长报告成绩时的惴惴不安” , “而今 , 我坐在大学的课堂里 , 我又无比感激高考 , 是它 , 让我有了通过自己的双手 , 以笔为剑 , 拥有看到更辽阔天空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