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逍遥客|梁武帝萧衍为什么要写赋体名篇《孝思赋》,原创( 二 )


从《孝思赋》的序文中 , 我们可以了解到 , 梁武帝称帝之后 , 为了弥补自己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遗憾 , 曾建造佛寺于金陵的名胜之区 , 建造佛殿于皇宫之中 , 由此将佛教的功德观念纳入了自己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孝道思想和情感之中 。
梁武帝萧衍登基之后 , 虽然可以运用最高的祭礼 , 即祭天之礼祭祀自己的父母双亲及列祖列宗 , 但毕竟已是天人永隔 , 为此他以孝亲的名义建造了极其奢华的佛寺和佛殿 。 就统治政策而言 , 梁武帝可谓是南北朝时期最具文化意识的帝王 。 他大力推崇儒学 , 注重儒家经典教育 , 同时对道教也表现出极大的尊重 , 与高道陶弘景结交甚深 。 但在个人的信仰和归趣上 , 他主要还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 这也就是他修行的各种福德因缘 , 同时具有了为父母双亲恪尽孝道的意味 , 可以给他的未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带来真切的心理安慰和心灵补偿 。 因此 , 他不仅以诚敬之心读诵和注疏佛教经典 , 而且还舍身奉佛 , 为僧众洒扫 , 甚至还“于锺山下建大爱敬寺 , 于青溪侧造大智度寺 , 以表罔极之情 , 达追远之心 。 不能遗蓼莪之哀 , 复于宫内起至敬殿 , 竭工匠之巧 , 尽世俗之奇 , 水石周流 , 芳树杂沓” 。 萧衍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以最为佞佛而著称的皇帝 。
清風明月逍遥客|梁武帝萧衍为什么要写赋体名篇《孝思赋》,原创
文章图片
佛教界的高僧们意识到 , 梁武帝信仰佛教 , 读诵与注疏佛教经典乃至舍身、造寺等行为 , 都具有孝道思想的影响因素 。
梁武帝为父亲萧顺之所造的大爱敬寺 , 可谓是极尽奢华之能事 。 这座佛寺周长达七里 , 旁置三十六院 , 供僧一千多人 , 规模可谓宏伟 , 其殿堂楼阁 , 林泉园囿 , 所塑佛像等事 , 也极为壮观 。 梁武帝经常前去礼拜 , 每次都是虔诚顶礼 , 甚至呜咽泣下 , 左右随从无不为之动容 。
梁武帝为母亲所造大智度寺在规模上虽不及大爱敬寺 , 但也颇可称道 。 与大爱敬寺建造于钟山北涧不同 , 大智度寺直接建在京师最好的社区之中 , 不仅地势朝阳 , 高广敞亮 , 而且是交通要道 , 水陆两便 , 寺院中殿堂、宝塔、房廊、花果、树木、塑像 , 一应俱全 , 极尽华美 。 因为是以母亲的名义建造的 , 因此寺中所供养的 , 是五百尼僧 。
分别为父母建造豪华的寺院 , 以资冥褔 , 但梁武帝毕竟是皇帝 , 不仅需要处理军国要务 , 而且出行时还必须警跸护卫 , 多有不便 , 因此他又在皇宫之中建造了至敬殿、景阳台、七庙室 , 将殿堂装饰得非常庄严 , 在其中设置父母的神位 , 摆上盛放冠冕的箱奁等物 , 一眼望去 , 顿时令人生起斯人尚在的敬重之心 , 梁武帝早晨和晚上都去礼拜问安 , 所放衣服随着节候而变化 , 每天都供上各种各样新鲜的花果和美食 。 对于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 , 梁武帝算是真正做到了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
这篇《孝思赋》充满着自己未能恪尽子职的心灵忏悔 。 其一 , 尊礼重孝 。 无论如何遮掩 , 都无法做到不去哀悼、不去思念已经离世的父母 。 其二 , 触景生情 。 在梁武帝看来 , 人们对父母的思念和情感是共生的 , 对父母的深情一旦引发 , 就会源源不断 , 从而导致对父母的思念不可终止 。 这种思念是终身的 , 是没齿难忘的 , 会发生在闲居时 , 会发生在伤感时 , 会发生在登高望远时 , 会使人涕泪交流、热血澎湃 。 其三 , 见贤思齐 。 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实践仁、义、孝三大德行 , 而孝是天地之间最伟大、四海之内最通行的道德 。 梁武帝毕竟是一代帝王 , 他最终还是将孝道与国家治理联在了一起 。
清風明月逍遥客|梁武帝萧衍为什么要写赋体名篇《孝思赋》,原创
文章图片
梁武帝此赋内容非常丰富 , 有说理 , 有叙事 , 有写景 , 有抒情 , 他在用朴实的语言晓之以理的同时 , 还能以设身处地的方式动之以情 , 写得情景交融 , 情真意切 , 这应该是此赋得以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