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有料|你知道救出来的小孩是谁吗?难怪老师上课不说,司马光砸缸救人
“公忠信孝友 , 恭俭正直 , 出于天性 。 自少及老 , 语未尝妄 , 其好学如饥之嗜食 , 于财利纷华 , 如恶恶臭 , 诚心自然 , 天下信之” 。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对司马光的评论 , 可见他对这位同僚的人品极为推崇 。
司马光 ,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 更因其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一编年体通史著作 , 得以与写下《史记》)司马迁并称“史界两司马” 。
他一生历经四朝 , 官至宰相 , 荣宠有加 。 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从“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开始认识他 。
历经千余年的传播和解读 ,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历久弥新 , 不断焕发新机 。 司马光也因此成了机智沉稳类型少年的代言人 , 而故事中司马光救起少年却甚少为人提及 。
严父良师 , 少有所成
司马光自二十岁一举得中进士甲等 , 入仕后宦海沉浮 , 位极人臣 , 暮年又编纂《资治通鉴》名垂青史 。 纵览司马光一生的轨迹 , 虽偶有坎坷波折 , 但他的人生履历仍是十分漂亮的 。
文章图片
司马光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 , 虽与其极高的天资和勤勉好学不可分割 , 但也离不开他父亲司马池的悉心的教导 。 在父亲的监督下 , 司马光六岁习文 , 七岁即熟背《吕氏春秋》并能阐述其中要义 。
司马池对他的教导也颇讲方法 , 并非一味要求司马光“死记硬背” 。 所谓“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除了遍览群书之外 , 司马池经常带着儿子四处游历 , 遍访名山大川 , 探访各地民俗风情以帮助司马光更好地吸取书中的知识 , 增广见闻 。 由于一路打下来的良好基础 , 后来司马光步入官场后一路青云直上 。
在父亲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下 , 少年司马光快速成长 , 并比同龄人更显沉稳机敏 , 年仅七岁时就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小小“壮举” 。
据史料记载 , 有一天 , 尚是儿童的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家中院子里玩闹嬉戏 , 却不知为何 , 其中一个小朋友不慎掉入了院子里装满了水的大水缸中 , 身子淹没进了水中 。
小朋友们都只有几岁光景 , 身体瘦小 , 无法爬上大缸施救 , 有些孩子慌乱之中跑去找大人求救 , 可掉入水缸的小朋友已危在旦夕 。 在众小孩惊恐又不知所措之际 , 年幼的司马光冷静地从院子里捡起一块大石头将大缸砸破 。 水缸中的水瞬间奔涌而出 , 掉入缸中的小朋友也就顺利获救了 。
文章图片
此事一经传出 , 家中和当时众人都对司马光称赞不已 , 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冷静沉着 , 长大后必成大器 。
名动京洛 , 内藏乾坤
虽说七岁幼童砸破水缸救人这一事迹也可列入奇闻趣闻了 , 在当时一段时间内也确实是不少人的谈资 。
但此事得以真正大范围传播并列入了正史 , 仅仅是因为大家对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喜爱和赞赏吗?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恢弘历史中 , 说实话 , “司马光砸缸”这件事实在算不得一件大事 , 为何偏偏还编入正史了呢?要窥探其中的厉害关系 , 我们可以从司马光的政治生涯开始推测 。
说到司马光的政治生涯 , 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宿敌王安石 。
文章图片
北宋年间 , 两人同朝为官 , 王安石主张变法改革 , 推行新政 。 但司马光反对实行新法 , 是守旧派的领导人物 。
宋神宗时 , 在政治斗争中 , 王安石新党一派取得胜利 , 新法得以推行 。 但因时代的局限性和新法不完善之处 , 新法实行时不免弊端渐显 , 百姓也因此怨声载道 。
而在这种情况下 , 作为守旧派代表人物 , 一直奉行“安国家、利百姓” , 兢兢业业为大宋王朝勤勉办公的司马光无疑在百姓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 。
推荐阅读
- 阳婷的青春|将相和的主人翁廉颇、蔺相如最后结局如何?你真不一定知道!
- 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前,阿斗问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才知道他一直在装傻
- 历史侦查圈|除了“大人”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称呼?,百姓都称呼官员为大人
- 小懒猫yen|却不知道他的母亲被称为隋唐第一奇女子,世人只知道李世民厉害
- 大咖说史|日子过得怎样?看他怎么花第一笔工资就知道了,溥仪成普通百姓后
- 生活多知道|那她最爱的男人到底是谁?,武则天拥有男宠无数
- 三千年不读史|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玄武门之变
- 日军侵华|日军侵华期间,每天都能吃到肉罐头,来源大家都知道,就是不敢说
- 历史匠人|才知道有多“狠”,鬼子常说的“八嘎呀路”是什么意思?翻译之后
- 历史匠人|年轻貌美的金陵十三钗,结局怎样?说出来你不信,日本入侵南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