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剧中哪些细节是受限于传播媒介无法正确展示的

泻药,还是说说语言方面的吧。现在各种穿越层出不穷,凭着现代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人翁往往一穿越过去就未卜先知,让当时的人(主要是皇上)逢凶化吉立即备受重用,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且慢!如果真的穿越到古代,首先要过的恐怕就就是语言关--古人说话不是那个味啊!我们现在说的是普通话,是一种以北方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大家都这么说你觉得没什么,但要是穿越到古代,你那么说就很特别了,而且很可能人家听不懂,年代越远越是这样。那么古代人说话的什么音呢?不知道。上人们最爱说的话题之一就是种花家的文化历史最悠久,其他文化早就断了,只有种花文化传承下来,这指的是文字上的东西,和声音有关的内容,当时没录音机,更没有数码设备,所以也没传下来,我们现在看唐朝的影视剧,里面在载歌载舞的场面,然后主人公煞有介事于说《霓裳羽衣舞》真是美啊!其实,那么难听怎么可能是《霓裳》呢?这不是污辱我们前人的鉴赏能力么?近年考古挖掘的古曲不少,但就是没法还原。古人说话也是,古人肯定也讲方言,所以说这里说的古人讲什么话主要是指古代官场讲什么话?离着最近的就是大清,可大清再远的时候官场讲什么也不好说,有依据可察的是慈禧时期,也就是咸丰光绪时候官场流行讲山西话,据说是因为当时晋商对朝廷的贡献大,皇上的钱都是我们山西人管着呢,那会山西人当官的也多,另外一个我觉得要是山西话说得不好受贿也不那么方便,是吧?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有人考证出慈禧不是满人而是汉人,叫玉兰,出生在山西长治,而且还有证据说慈禧特别爱吃山西长治的小吃,那样的话她说的也应该是带长治口音话吧?其他朝代更不好考证,人们只能推测,比如宋词,大部分宋词是很上口的,可有些很拗口,有人试着用开封话读感觉就好多了,所以有人推测宋代的官场语言可能是开封话--这么说来电影《手机》里葛优对徐帆说宋朝时河南话是普通话还是有道理的。同样,我们读唐诗的时候也遇到这个问题,有些唐诗读起来很拗口,那唐朝官场莫非讲陕西话?当然不是,据考证客家人的发音据说最接近唐朝人的说话,所以用普通话读起来拗口的许多唐诗用客家话读起来顿时觉得朗朗上口,当然普通话读着上口的诗客家话读起来同样没问题。如果把这些因素放到影视剧中去,就显得画蛇添足了,但是有一些音如果按照古人的发音效果会更好,比如“兮”(xi)字,我们发现要有这个字的诗读起来都不舒服,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这个字古时读(o轻声介于“哦”和“喔”之间)早期香港有个电影《屈原》里著名的插曲《橘颂》就是用这个发音唱的非常好听,大家可以搜来听听。用这个方法,我们再读一些古诗,来,大家跟着我一起读:巧笑倩兮 (哦)
中国历史剧中哪些细节是受限于传播媒介无法正确展示的
美目盼兮(哦)
中国历史剧中哪些细节是受限于传播媒介无法正确展示的
中国历史剧中哪些细节是受限于传播媒介无法正确展示的
【中国历史剧中哪些细节是受限于传播媒介无法正确展示的】
怎么样?感觉来了吧?


    推荐阅读